(相關資料圖)
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積極影響主要可以分為五點;1.有利于城鄉交流,縮小城鄉發展差距。2.有利于提高工業生產效率。3.有利于帶動農村發展,改善地區產業結構。4.有利于提高區域整體發展水平。5.有利于城市文化對農村的擴散和滲透,提高農村對外開放的程度。
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對生物圈的影響,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改變了生物原有的棲息環境,使部分生物因生存環境的改變而滅絕或減少。
(2)對巖石圈的影響,土地質量的下降:城市產生大量的生產、生活固體廢棄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堆棄于土地之上,污染了土地,使城市土地質量下降。
(3)對水循環的影響:城市中工業企業,住宅、交通干線的建設,以及生產、生活污水的排放,改變了自然狀態下的水循環,影響到了各種水體的再分配,也使水質、水量和地下水運動發生變化。
(4)對氣候的影響:城市工業各種氣體的排放和各項建設改變著太陽輻射強度和地面的熱容量,導致氣溫的變化,產生城市“熱島”現象,也使城市中降水發生變化,以及日照、風等。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urbanization/urbanisation),又稱城鎮化,是指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其社會由以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型社會向以工業(第二產業)和服務業(第三產業)等非農產業為主的現代城市型社會逐漸轉變的歷史過程。
城市化的概念也不盡相同。人口學把城市化定義為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的過程,地理學角度來看城市化是農村地區或者自然區域轉變為城市地區的過程,經濟學上從經濟模式和生產方式的角度來定義城市化,生態學認為城市化過程就是生態系統的演變過程,社會學家從社會關系與組織變遷的角度定義城市化。
城市化是多維的概念,城市化內涵包括人口城市化、經濟城市化(主要是產業結構的城市化)、地理空間城市化和社會文明城市化(包括生活方式、思想文化和社會組織關系等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