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的地理意義有從降水情況看,賀蘭山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賀蘭山也是荒漠區與半荒漠區的分界線;賀蘭山同時也是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是我國重要的氣候過渡帶,具有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
(相關資料圖)
賀蘭山的地理意義
1、賀蘭山是我國干旱大陸性氣候和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分界線;
賀蘭山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它不但是我國河流外流區與內流區的分水嶺,也是季風氣候和非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山勢的阻擋,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氣流的東襲,阻止了潮濕的東南季風西進,又遏制了騰格里沙漠的東移,東西兩側的氣候差異頗大。
2、賀蘭山是荒漠和荒漠草原的分界線;
賀蘭山還是我國草原與荒漠的分界線,東部為半農半牧區,西部為純牧區。
3、賀蘭山是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之一;
賀蘭山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海拔2000-3000米,它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4、賀蘭山是我國河流外流區與內流區的分水嶺;
5、賀蘭山是純牧區和半農半牧區分界線
6、2毫米等降水量線。
賀蘭山脈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北起巴彥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銅峽。山勢雄偉,若群馬奔騰。蒙古語稱駿馬為“賀蘭”,故名賀蘭山(此說疑有誤,唐代韋蟾有詩云:“賀蘭山下果園成”,蒙古人在13世紀才崛起,說源于蒙語只是通用說法)。
賀蘭山南北長220公里,東西寬20~40公里。南段山勢緩坦,三關口以北的北段山勢較高,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公尺。山地東西不對稱,西側坡度和緩,東側以斷層臨銀川平原。
賀蘭山為強烈地震帶,1739年銀川附近發生8級地震,1561年在中寧、1709年在中衛都發生過7.5級地震。賀蘭山北段煤藏豐富,新建有賀蘭山煤炭工業基地。包蘭鐵路有支線由平羅伸至賀蘭山的汝箕溝。
為什么說賀蘭山是重要地理分界線
從衛星地圖上俯視賀蘭山,鐵灰色的石灘呈一個個扇面形狀,夾在綠色的農地與賀蘭山之間,十分明顯,土黃色的泄水溝像扇骨一樣,從幾個大山口處發散開來,穿過沖積扇,面向東,逐漸沒入銀川平原上的塊狀田園之中。
原始的蠻荒與規則的工程之間有一條明顯的分割線,標志著大規模人類活動的外圍界限。
自古以來,降水量決定了人類的生存方式。賀蘭山東西兩側,一邊是荒涼的牧業區,另一邊是豐饒的灌溉農業區。農牧分界線是賀蘭山最重要的人文地理屬性。嚴格來說,賀蘭山東邊的自然降水量其實也不能滿足種植業所需,但黃河的流經改變了這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