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師生》公眾號得天下中師生的關注和支持,致力創建一代中師生的精神家園。今天,我們分享胡軍的文章《時代尾巴上的中師生》。
原題:時代尾巴上的中師生
【資料圖】
作者:胡軍(授權轉發)
我是2000年考上的酉陽民族師范。當時的師范,已處于大學擴招的尷尬時期,即便如此,我等貧下中農,師范依舊是不二選擇,畢竟3年后便可謀一職以安身立命,“包分配”自然成父母眼中的紅燒肉燉豬蹄臘排骨,無法抗拒。
當時好像分中考和會考,中考師范、會考高中,中考更難,不知道是陰差陽錯還是命中注定,我考上了師范卻落榜了高中,雖與己愿違,卻無力翻盤。
還好當時全縣農村學校緊缺英語和計算教師,酉陽師范便與四川外語學院聯合創辦了“2+2”英語教師集訓班,在酉陽師范和川外分別學兩年。我因英語成績還將就,有幸被選中,當時命名為“英語微機班”。
既這樣,也算邁進過大學之門,或能略解未能上高中考大學之苦悶。
臨去報名時,母親趁著趕集帶我去地攤上買了兩條褲子,一條抖抖褲、淺藍色,走路時會隨風抖動,很是瀟灑,后來知道那叫西褲,另一天灰白色、偏緊身,褲腿有兩個大口袋,那就是休閑褲了。
父親送我去了學校,繳學費4000余,領了統一發放的被褥、溫水瓶,安頓于606室門邊上鋪。自此,我便正式開啟了我的師范生涯。
學校實施全封閉管理,一個寢室8個人,皆是各鄉鎮的佼佼者,不日便已熟悉。
其一在微機課學習flash時,制作出老鼠與貓戀愛親吻的視頻,2000年這可堪稱大神了,我等將其取混名為“卡爾”,意為卡爾.馬克思般開天辟地之偉人,當然這天賦迅疾被微機田老師和保衛科徐科長以警告處分予以扼殺。
其二頭發卷、青春痘密、其貌不揚,某日班上兩女同學分別和他說了兩句話,可能借筆可能借書,晚上回寢室便唉聲嘆氣輾轉反側,上鋪罵莫板嘛,搞得我也睡不著,答:你們不曉得,我面臨了人生最艱難的抉擇,真不知道該選擇女同學A還是女同學B!眾人皆笑,此為孔雀的甲級體現,不取“阿色”為混名不足以平民憤,阿色便成了他的名字。
其三為一貧困哥們,我等生活費每月200元為標配,他只有150元,15.6歲正值長身體時期,食堂的飯菜油水又少,常處于半饑餓狀態。某日回寢,看他鉆床底下翻找什么,問他干嘛呢,答沒吃飽,擬找顆老鼠屎或頭發絲,以此訛大師傅再舀一碗以果腹,還可獲其細聲叮囑“多舀點肉,別出去說”的禮遇,我笑你是高人。
其四戴黑框眼鏡,甚是文雅,口音中hf不分,常在晚自習后泡康師傅方便面,其香在寢室彌久不散,甚是勾人饑腸,經多方申請,眾人會獲允許,或可吃一勺面或可喝一口湯,但此一勺非彼一勺,此一口非彼一口也!勺子下碗后順時針攪兩轉,便可挑起碗中干貨之大半,所剩者渣渣已!如再喝一口湯,那便只剩渣渣中的渣渣了,雖不地道,他也只能滿臉哀怨罵罵咧咧做罷。后再泡,先咳嗽兩聲,造唾沫進碗之假象,效果亦不甚理想,再以“我身患乙肝”為威脅,方才能舒坦吃面喝湯。
為解饑餓,眾皆愛因斯坦,發明了保溫瓶煮稀飯、開水泡綠豆粉等等……雖為糗事,但那時候的青春,與一毛錢一瓶的開水、五毛錢一個的饅頭、一塊五一份的飯菜就是那么緊密相連密不可分。
一年半后去歌樂山川外求學,生活費漲到每月400元,依舊是這些人依舊是這些事依舊餓猴餓猴的。教閱讀的教授儒雅,用左手寫字,很美觀!教我們唱you are my sunshine,后來另一個教授說他只會那一首,在哪兒上課都教這個;教語法的教授個性,喜歡坐著抽煙上課,深入淺出,極是透徹;教聽力的教授時髦,他說他的lee牌牛仔褲花了688,眾大驚;教寫作的教授牛氣,他在公園談戀愛被搶劫,當作女友的面和劫匪談條件主動給錢財不要傷及人命……
再一年半后回來參加上崗考試,所謂的包分配,也就從這一屆開始取消了,改革過程中必有的陣痛,只是恰好我們踩在了這個痛點上,很幸運,我和同寢的同學考上了一所距離家鄉不遠的村小,然后領著工資再去完成后續一年的學業。至于調動學校、轉行則是后話了。
在川外上學時的宿管員有兩個,一個老頭和一個老太太,老太太姓何,和藹而話多,我們絕無調侃之意的尊稱她為何仙姑。
老頭姓陳,身材高大、頭發花白、年近60、一口純正的合川口音,寢室宿管員和學生像婆媳一樣是天生的矛和盾,加之他的古板原則,延遲熄燈、熄燈后講話都要被他呵斥,所以我們對他并無好感,我們毫無敬意的叫他陳老頭。
一次周一上班,看他滿臉淤青,走路一瘸一拐,甚感詫異。后方知緣由,他周末回家公交車上,遇到小偷行竊,觀者如云卻無人敢斥,獨他持續大呼幾次“有小偷,同志們提高警惕啊!”引起被竊者警覺,導致行竊未果,他下了公交后遭到了小偷報復。那以后,看他的高大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身高了。
畢業多年,初時可能因為時代、家庭、命運被動選擇師范,求學過程中,有教學樓頂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幾個輝煌大字不斷根植,有諸如“陳老頭”的“有小偷,同志們提高警惕”的當頭棒喝不斷浸潤,多年鍛造,我等頑石雖未成璞玉,亦都在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其一于最偏遠的鄉村任教多年,其二后來去了報社做了記者,其三在一鄉村中學任多年班主任,其四在某高中任高三英語把關老師,至于當年之糗,無非酒后偶爾念及莞爾罷。
置于一地而獻于一域,我輩時代尾巴上的中師生,不言艱難不論苦痛,唯勤勉耕耘方不負韶華。
作者簡歷:胡軍,男,1985年出生于重慶市酉陽縣,2000年進入酉陽民族師范,2004年師范畢業后任教于某鄉村學校,2008年轉行至政府部門,2022年駐村開展鄉村振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