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大學之前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個謊言,那就是"上大學之后就輕松了",而上大學之后,我們僅僅輕松了兩年,就意識到相信這個謊言的我們有多么愚蠢。
【資料圖】
可無論再怎么斥責,這句謊言,很快我們又不得不與他握手言和,那就是在考研的時候。似乎只有相信研究生上岸之后就輕松了,我們才能更有動力跑完全程。
但現實就是現實永遠這么殘酷,可能很多同學意識到了讀研會比考研更難,但卻沒有意識到到底讀研能難到什么地步。
研究生學姐的焦慮日常,讓女生開始搖擺
為啥到了現在,還會有同學相信“讀研之后就會輕松”這句話呢?其實和當下的考研熱度有關,因為考研的人實在太多了,去年457萬,今年520萬,能出來的個個都是勇士。
而這些勇士多半也是內卷大戰中的獲勝者,所以很多同學就想,既然考研已經這么卷了,那是不是就意味著考研上岸之后,我們就沒啥過不去的坎兒了?
只能說這些同學還是低估了研究生這三個字的重量,我們考的雖然是研究生,但考試和真正做研究那可差老遠了。比方說任務量上就非常不同,不然這位女生也不會如此焦灼。
像我們考研專業課方面的題都是找學姐學長,要到了歷年真題,而后有方向的進行總結,一年之后參加考試,而這位女生的導師則是在例會之前,給了她看完14篇論文的任務。
不是1篇也不是4篇,是14篇論文,而我們知道導師能指定的論文,那必然不是什么小破文章,基本都是萬字打底的論文。但導師留給了學生多少時間呢?臨時發布的組會,可想而知了。
同學們可能又會想,14篇論文這么短的時間,導師是不是也知道自己太過苛刻了,我們是不是糊弄糊弄就行了?抓點重點總結一下啥的?這種觀念當然也是不可能的。
對于研究生來說組會還是非常重要的,在組會上每個研究生幾乎都要發言,發言的內容就是老師給學生布置的任務。而這位學姐的14篇論文任務,是要做一個小時的匯報。
既然是要做匯報,這些論文是非看不可了,而且還要從論文之中提煉出能夠將他們統一在一起的關鍵討論點進行闡述。但理論是理論,現實是現實,現實中,學姐剛看了6篇。
然而組會馬上就要開始了,看著學姐無限倉皇的背影,鼠標上幾乎已經開始失控的手指,這位正在考研的女生也深深的體會到了學姐心中的焦慮,同時堅定的考研決心也開始搖擺。
畢竟如果一直是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任務,女生真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夠承受。自己的能力,如果考研還可以期待上岸,但此刻學姐面臨的任務,真不知道和考研面試相比哪一個更難?
導師為什么要留如此高強度的任務呢?是故意刁難學生嗎?
看到學姐的境遇,很多同學都表示不太理解導師的行為,明明可以不用這么著急作出的事情,為什么非要在例會之前緊急吩咐,而后又給這么重的任務量,不是在刁難人嗎?
實際上同學們可能誤會了導師,如果我們真正去了解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計劃,就會知道,其實本科生的質量和對碩士研究生的要求之間還是有很大的鴻溝。
但導師們又真的盼望這些學生能夠在研究生期間做出成就,符合研究生培養的標準,如果時間允許,導師也非常想要慢慢地好好地培養出一名研究生,可是時間偏偏很緊。
像如今口罩的關系,學生們能夠做實驗做學術,甚至和導師研究學習的時間都變得少之又少。更別說本來研究生三年中,最后一年半就要在寫畢業論文實習和找工作中度過。
僅剩的一點時間,導師是必須要抓住的,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一開始就對學生們進行高強度的雕琢,讓學生們能夠盡快轉變心態,適應研究生期間的學習。
這樣對于學生們也是更好的,畢竟早點適應之后就會更加游刃有余,就像普通畢業生剛進入職場一樣,還沒有形成良好的職業技能和職業心態,因此一開始會非常痛苦。
但這一階段也是我們成長最快的過程,而在我們經過一段高強度的打磨之后,也能夠更好的適應職場,適應工作,并且盡快找到自己的目標和發展方向,客觀來講真的不是壞事。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