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現代教育報”即可關注我們
楊鑫蕊
北京市石景山區北京景山學校遠洋分校語文教師、班主任,中學高級教師,北京市骨干班主任,石景山區骨干教師。她也是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一等獎、石景山區“優秀教育工作者”獲得者。她所帶領的年級組榮獲石景山區“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帶領的班級榮獲北京市優秀班集體稱號。她的帶班理念是:以溫情感化學生,用智慧引領學生,矢志營造“書香班級”。
(資料圖)
楊鑫蕊老師的教育論文多次獲獎,教育案例《從“簡單粗暴”到“尊重生命”》《“釘子戶”的春天》均獲石景山區教育故事成果評選一等獎。在踐行班級實踐活動中,她開設了實踐活動引領理想信念教育的課題,帶領學生開展“少年正是讀書時”活動,活動課程與論文均獲北京市一等獎。她將班級文化這一隱性力量不斷挖掘,發揮出愈來愈強的影響力,帶領著學生一步步成長。
堅定初心做教師“阿甘”
當楊鑫蕊第一次站在三尺講臺前,面對著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時,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她清楚地知道“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深刻含義。在楊鑫蕊看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遞知識,還有精神品德的引領。正如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常愛說的一句話是:“我媽媽說,要將上帝給你的恩賜發揮到極限。”楊鑫蕊把自己比作“教師阿甘”,她說:“每天思考的就是怎么能發揮到極限,引領學生達至思想與學識上的雙重高峰。”
在楊鑫蕊學生的眼中,她是博學多才的,是學生們的良師益友,是包容幽默的,是帶領他們走進文學殿堂的導師。北京景山學校遠洋分校八年級(5)班的王秉澤說:“每次語文課楊老師都會準備很多的資料,加上她對文章深入淺出的解讀,讓我發現語文不再是枯燥的字詞,不再是必背的文常,它們仿佛變成了一篇篇生動的故事,楊老師帶著我們在文學的世界里領略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風騷。”
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為有用的人才,就必須把書教好。楊鑫蕊深知,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她要求學生每天至少保證半小時閱讀,自己就要先保證每天的讀書量。她帶領學生一起抄寫詩詞,從沒有因家庭和日常工作耽誤過一次,堅持為學生做好表率。一次,楊鑫蕊腰椎錯位了,上午去了醫院,下午硬是趕回來,給學生們上了一節如常的語文課。在八年級(2)班韓旭看來:楊老師真的很敬業,就像她的許多文章中,但凡提到“教育”,總會加一個形容詞“選擇并一直愛著的”。
每到期末雙向選擇任職崗位時,楊鑫蕊都會毫不猶豫勾上班主任一欄。在她看來,每一個來到她生命中的學生,她都希望能以班主任及語文教師雙重身份,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與生活氛圍,教他們知識,培養他們的習慣,也引導他們的道德品性。楊鑫蕊始終讓自己牢記: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通過教學活動在學生心靈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師。
讓詩歌賦予孩子們前行的力量
班主任教育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教育,更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教育。在班主任崗位工作的七年,楊鑫蕊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當社會的腳步越來越快,促使教育飛速前行,有時匆匆走過,眼里就全是事務,那么最該關注的人呢?于是她和很多老師一樣開始對自己說:“慢下來,給孩子成長的空間。”這時,楊鑫蕊想到了中國獨有的詩教。
記得有一屆,班級男生人數明顯多,男孩子們的活潑過猶不及,彼此磨合間鬧出了很多矛盾,亟待改變。楊鑫蕊利用語文教師的優勢,在開學之初就帶著孩子們定下了“心中有詩意,謙謙君子風”的成長目標,同時在班級里掀起了一股每日抄詩之風。班會課上,楊鑫蕊還把吟誦詩歌帶進班級。她希望孩子們明白,美好的人與事物是人類共同的追求,而楊鑫蕊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區分開美好與低俗,努力成為那個值得他人追尋的美好的人。
在她的班級上有一個叫張馳的小男孩,就在他姑姑的婚禮上獻唱了《鹿鳴》和《桃夭》。他的媽媽發來信息感謝老師,讓孩子的人生有了詩意的光彩。更讓楊鑫蕊記憶猶新的是,當班里一個姑娘要轉走時,孩子們自發組織了送別會,吟一曲《淮上與友人別》,離別愁思盡顯。詩歌在那一刻走進了孩子們的生活。
詩歌是有力量的,它不僅讓孩子們追尋更美好的自己與未來,它還讓家國天下的情懷盡顯。比如楊鑫蕊會帶領孩子在《觀滄海》《龜雖壽》的吟誦聲中感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再比如國家公祭日,楊鑫蕊會放送斯琴高娃朗讀的《我愛這土地》。她還會帶孩子一起看歷史、看新聞,討論交流。
后來隨著年級上升,孩子們也開始寫詩。有幾個孩子成績盡管在班級一般,但當寫詩時,他們就化身為小小的詩人。他們寫到“在那靜靜的群星中,我仿佛看到了光明與未來”,詩歌給予他們前進的力量。楊鑫蕊想讓孩子們知道,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價值所在,而詩教的魅力正在于此,它于潤物無聲中給予孩子們精神上的引領與力量。
楊鑫蕊現在班里的孩子們,在疫情時刻、在冬奧盛世中……很多都會不約而同地選擇寫詩與誦詩,他們關注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和國家的每件大事。楊鑫蕊說,詩歌傳遞給孩子們的是美好、是力量。詩教的影響是讓這些走入社會不同崗位中的孩子們都能心中有詩意,展現謙謙君子風,于國于家行君子之道。
盡心盡力幫助青年教師成長
當個人成長積累了一定經驗后,楊鑫蕊也盡己所能去幫助身邊的年輕教師。她先后帶了四個班主任徒弟和兩個教學徒弟。在引領年輕教師成長的過程中,每一次都是手把手帶動。
她利用班級的家長群陣地、班級課堂陣地,讓徒弟跟進教育教學,聽完看完后,彼此交流心得,闡述自己的理念想法。一點一點,不厭其煩地反復帶領徒弟在本班實踐。現在跟在身邊兩年的班主任徒弟所帶班級,屢屢獲得年級流動紅旗,與最初參加工作時相比,成熟成長顯而易見。
楊鑫蕊還主動與母校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開展共建活動,從2016年堅持至今,輔導幫助了百余名即將走上教師崗位的年輕學子。她到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開設講座,帶領到校實踐的每屆選派學生學習如何走上講臺、如何管理班級。在楊鑫蕊的幫助下,有多位參與實習的“準教師”都已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并在本校表現優異。
蘇玉坤是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大四學生,她來到北京景山遠洋分校實習已經五周左右時間,回憶起這幾周的跟崗實習,蘇玉坤被楊鑫蕊及她所帶領的團隊深深感動著。楊老師帶著她投入到具體班級管理與課堂教學當中,讓蘇玉坤第一次體會到當班主任老師的不容易,當被問起是否還想從事教師行業時,蘇玉坤表示:“雖然看到楊老師忙得像陀螺轉,很累很辛苦,但是我還是特別想做老師,而且一定要當班主任。感覺只有這樣,跟學生才能更親近地互動,去了解他們。”
2021年評選北京市骨干班主任以來,楊鑫蕊一直在積極發揮骨干力量,不僅自身參與培訓,提升理論素養,同時在學校、區域、北京市教師研修網絡平臺以及中國教育干部網絡學院開展各類講座,將自己的所學總結提煉,力求為老師們提供一些值得參考的經驗。兼任教育教學雙骨干的她,始終認為學科教學與德育引領不能分開,是融合貫通的事情,它們都是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的同一條道路。在這條道路上,她辛苦但甘之如飴。教育,是她一生不斷追尋、提升,努力擴大影響的事業。
文字:付磊
編輯:郝彬
編審:郝彬
終審:王宇 蘇金柱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