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蓓蓓家的孩子身高一直不理想,屬于在班上倒數,每次排座位都要坐在第一排的那種。
(資料圖片)
對此表妹憂心忡忡,但奈何孩子爸一直堅信:
二十三還能“竄一竄”!當初自己是上了高二才長高的,兒子肯定也是如此。
結果,孩子去年上了大學,身高剛過1米65,入學時明顯要比同齡人矮上一截。
有人因為身高沒能實現“軍旅夢”,有人因為身高在婚戀市場屢屢碰壁,還有人因為身高沒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對現在的孩子而言,身高太重要了。
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有遠見,如果孩子趕不上同齡人的身高標準,及時調整,千萬別拖著!
2023最新身高標準出爐,又漲了
前段時間,國家衛健委發布了《7歲以下兒童生長標準》。
其中包括了男孩女孩隨年齡增長的身高、體重標準,我們可以對照一下,自家孩子的身高在同齡人中處于什么水平。
表格中的P3、P50,代表孩子身高超過了百分之多少的同齡人。
我們以一名5歲的男孩為例,如果他的身高是112cm,在表格中對應的位置是P50,也就是說他的身高剛好超過了一半的同齡小朋友。
其實,我國每10年都會組織一次大范圍的調研,作為更新生長發育標準的依據。
近年來,兒童的身高發育有了明顯的增長,以5歲-5歲6月齡這一組為例,男童身高比10年前要高1.7cm。
換句話說,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高了。
7歲以后的孩子,我們可以參考2018年發布的《7歲-18歲兒童青少年身高發育等級評價》。
表格中的“中位數”表示人群的平均水平,“sd”代表標準差。
如果孩子身高處在“-1sd~中位數~+1sd”范圍內,即表示屬于正常范圍,與68%的同齡兒童身高相差不大。
如果超出這個范圍,則說明孩子身高偏高或者偏矮,可能需要及時干預才行。
孩子身高管理要科學對待
對于孩子的身高問題,有些家長覺得是“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歸根結底還是要靠遺傳。
還有家長認為孩子暫時矮點沒關系,等等自然就發育了。
但事實上,遺傳基因對孩子身高的影響,只有70%,后天因素能影響身高的30%。
根據2020《中國兒童身高管理現狀調研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國內54.2%的兒童未能達到遺傳身高,近80%兒童的未來身高達不到家長預期。
如果我們無法對孩子身高科學管理,那么很可能會使孩子發揮不出“遺傳潛力”,與我們預想中的個頭相去甚遠。
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醫生詢問胡可所期待的孩子未來身高。
胡可脫口而出“1米8”,但卻瞬間被醫生潑了冷水。
醫生表示:按“小魚兒”當前的身高和身體狀況,長大后最多只能有1米727左右。
失望的胡可,趕緊向醫生咨詢了科學的身高管理方法,回到家里老實執行。
幸運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后,醫生給出新的判斷:
小魚兒長大后,能長到183.9厘米。
因此,孩子的身高問題馬虎不得,怎樣科學地幫娃做好身高管理,幫孩子再長高一點,是每位家長都要考慮的問題。
怎樣幫孩子多長“5厘米”?
關于如何幫助孩子長得更高,其實已經是老生常談了,總體來說,無非是抓住“運動、飲食、睡眠”這3大關鍵點。
但是,細節決定成敗,我們要想幫娃長得再高一點,對于一些細節問題就要多注意。
比如在飲食上,營養均衡是關鍵,我們要做好兩件事:一是監督孩子別挑食,谷物、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各種食物都要適量攝取,不能顧此失彼;
二是要定時定點進食,有些孩子餓了就吃一些零食,到了正餐時吃不下去東西,自然很難攝入充足的營養。
再比如運動和睡眠,都是為了促進孩子分泌更多的生長激素,從而幫助身高增長。
世衛組織推薦,5-17歲的青少年兒童,每天應至少累計進行1小時的中高強度運動,每周至少進行3次。
睡眠方面,我們要尤其注意避免孩子在睡前接觸電子產品。
現在很多孩子習慣了睡前與手機為伴,無形中入睡時間越來越晚。
一般來說,我們要保證3-7歲的孩子每天9點前入睡,7歲-11歲每天9點半之前入睡,12歲-18歲每天10點前入睡,才能保證孩子睡得足、睡得夠。
老苗結語:
幫娃長個高個子,我們免不了要多花些心思。
希望大家能夠抓住“運動、飲食、睡眠”這3大關鍵點,幫孩子盡可能地發揮遺傳潛力,有一個理想的身高。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身高表現如何?有沒有拖同齡人“后腿”?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級奶爸,也是醫院里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