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中文字幕_亚洲毛片一区二区三区_日韩成人精品_18禁在线永久免费观看_满春阁精品a∨在线观看_9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_亚洲乱码卡一卡二卡新区中国_性猛交富婆xxxx乱大_天天看片网站_国产青草视频在线观看_久久人人爽人人爽爽久久小说_北条麻妃99精品青青久久主播_在线岛国片免费无码av_欧美视频自拍偷拍_黄色大片av_91九色丨porny丨肉丝_男女打搡她的视频_亚洲爱爱视频_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午夜app_57pao国产精品一区

環球觀天下!最新木瀆古鎮導游圖(九篇)

2022-12-25 09:44:49 來源: 可圈可點組卷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資料圖片)

木瀆古鎮導游圖篇一

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迄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取悅美女西施,在靈巖山頂建館娃宮, 并增筑姑蘇臺, “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積木塞瀆”,木瀆由此得名。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詩人、詩選家沈德潛,清末啟蒙思想家、政論家馮桂芬,以及近現代的刺繡皇后沈壽、中國臺灣政要嚴家淦等等。

木瀆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鄰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橋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園林、名人故居等眾多的人文古跡,因而,木瀆景區名列太湖風景區十三個景區之首。作為中國唯一的園林古鎮,木瀆在明清時有私家園林30多處,迄今仍保留了10余處。

乃乾隆的老師、中國最長壽的詩人沈德潛故居,后歸木瀆首富嚴國馨,園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處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約,顯示了營造者獨具匠心的造園藝術,現代建筑學家劉敦楨、梁思成、童俊等人數次考察此園,倍加推崇,稱其為蘇州當地園林之“翹楚”。

是木瀆文人徐士元故宅,占地廣袤,建筑大氣,其“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勝過其它園林,乾隆每到木瀆必游此園。古松園是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舊宅,園中雕花樓精雕細琢,與洞庭東山雕花大樓為同一大師作品,堪稱南北姐妹雕花樓。

山塘街是木瀆的經濟中心,在那兒也有一處名園,那就是古松園:古松園在山塘街,因園中有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羅漢松而得名。古松園乃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舊宅,布局緊湊,保存完好。磚雕門樓深雕綴飾,形神有致;古松堂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以喻“八音聯歡”,如此造型在江南園林建筑中絕無二例;鳳凰樓為東山雕花大樓的前期作品,建筑和雕刻藝術如出一轍。后園小巧雅致,旖旎多姿。駐足雙層長廊,可近攬古松翠色,遠矚靈巖山景,令人頓生塵外之想。后園西側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沈壽傳人----姚建萍刺繡藝術館。

林則徐弟子馮桂芬的故居——榜眼府第也十分有名:榜眼府第在下塘街,為林則徐弟子、近代政論家馮桂芬故居。馮桂芬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一甲二名進士,故邑人稱其宅為“榜眼府第”。榜眼府第為前宅后園結構,占地近十畝,是典型的清代園林建筑風格。“江南三雕”(磚雕、木雕、石雕)為其主要特色。花園以池為中心,亭、軒、廊、榭、橋和黃石假山散落其間,高低錯落,綠樹掩映,充滿了詩情畫意。

木瀆還有一處勝景,那就是靈巖山:靈巖山風景區位于“秀絕冠江南”的靈巖山麓。景區內有吳王姑蘇臺、清代狀元畢沅的靈巖山館、清代大詩人張永夫紀念館等名勝,樓臺亭榭依山勢而建,九曲長廊因地形而走,清池涓流,岸曲水回,自古便是吳中著名的旅游勝地。順山而上,可尋訪館娃宮、西施洞、琴臺等春秋遺跡,朝拜東南第一佛教名剎靈巖山寺。

另外在木瀆古鎮西北,向以怪石、清泉、古楓“三絕”馳譽天下的天平山,和山塘街上的明月寺,也是不錯的去處。

要真正了解木瀆,她的悠久歷史,便是一定要知道的: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敗,獻美女西施與吳王。吳王夫差為取悅西施,在秀逸的靈巖山頂建造管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蘇臺,"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積木塞瀆",木瀆便由此得名。

天平山位于蘇州市城西15公里處,海拔201米。因有名人范仲淹的高祖葬在山的東麓,又名范墳山。北宋皇朝曾將天平山賜給范仲淹,也稱"賜山"。以楓、泉、石為著,并稱“三絕”。這里也是觀太湖的好地方。山麓有成片楓林,大者年逾四百,秋日經霜,層林盡染,稱“萬丈紅區”。半山有白云泉,譽為“吳中第一水”。其西有兩崖,對立如門,俗稱龍門,又稱一線天。山多奇峰怪石,山腰筆架峰后,巖石環回,挺秀奇偉,人稱“萬勿朝天”。東塢有范仲淹祖墳,俗稱“范墳”。

怪石、清泉、紅楓為天平三絕。山上奇石縱橫錯落,皆危聳向上,似古代大臣朝見皇上時手捧的朝笏,故稱此景觀為"萬笏朝天"。清泉出自巖名"白云泉",泉水由竹筒引入云泉精舍石壁下的缽中,又名缽盂泉,味極甘例,唐代茶圣陸羽品評為"吳中第一水"。紅楓為范仲淹17世孫范允臨從福建移來,尚存176株,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深秋時節,碧云紅葉,燦爛如霞,瑰麗奪目。

木瀆古鎮導游圖篇二

歡迎大家來木瀆古鎮旅游!木瀆位于蘇州城西南十公里處,距太湖五公里,是太湖十三個風景區,以吳越遺跡、山林石景和木瀆古鎮為特色,既有山林之勝,又有園林之美。

現在,我們就到木瀆古鎮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首先,我們來看這座石牌坊,上坊寫著“瑞門入勝”四個字,也就是說,當我們跨進這座吉祥門,就走進了古鎮悠遠的歷史畫卷。說起木瀆的“古”,我給大家講一下木瀆之名的來歷。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了取悅美女西施,在這里大興土木,修姑蘇臺,建館娃宮。木材源源而至,竟把這一帶的河流港瀆全部堵塞,稱為“積木塞瀆”。“木瀆”之名也就由此而來。

這條河道雖然貌不驚人,但在春秋歷史上赫赫有名。當年吳王為了討伐楚國,從陸地上開挖了這條全長230多公里的人工運河,經水路發兵,出奇制勝,取得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果,由此奠定了吳國的春秋霸主的地位。因為這條運河由伍子胥建議并率眾開鑿,后人為了紀念他,就稱此河為“胥江”。

河邊的這條長廊稱河棚,全長175米。河棚一面倚河,一面與民居邊成一體,為上街賣菜的菜農、船民和過往行人提供方便,夏天不遭日曬,雨天不受雨淋,因而深受歡迎。遠遠望去,百米河棚顯得錯落有致,高低不一,仿佛姑蘇園林中一道貼水的長廊,風姿綽約,平添了幾分美感。

大家看,這兒有兩座橋,一座叫“斜橋”,一座叫“邾巷橋”,兩橋一橫一堅,取袂而筑,相依相偎,因而又稱“雙橋”。請看。從太湖來的胥江和源自光福銅坑的香溪在斜橋下合二為一,一清一濁,形成一條明顯的分水嶺,這,就是著名的木瀆古十景之一的“斜橋分水”。

木瀆不僅是一個水鄉古鎮,由于鎮上私家園林眾多,因而又有“園林之鎮”的美譽。現在我們要參觀的就是以“江南三雕”見長的私家園林“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的主人馮桂芬是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政論家,因他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科一甲二名進士,也就是僅次于狀元的榜眼,所以人們稱他的故居為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占地約十畝。它的布局為前宅后院,坐南朝北,有照墻、門廳、大廳、樓廳、花園,形成一條縱軸線,是典型的清朝中期江南宅地園林風格。

主人馮桂芬因出生時,正值桂花開放,故得名桂芬。他自幼博覽群書,通曉經史,以才學負名鄉里,道光十二年,林則徐任江蘇巡撫時,識拔了素昧平生的馮桂芬,稱他為“百年以來僅見”的人才,并招入撫署讀書,收為學生。這一年,馮桂芬剛剛二十三歲。

這是馮宅大廳。名“顯志堂”。是主人招待貴賓的場所。堂名是主人當年春風得意時所題,顯示了胸中的雄偉抱負。廳內陳設古樸高雅,反映了主人的儒雅風范。

這里是馮桂芬的書房名“校邠廬”。馮桂芬高中榜眼之后留在京城任翰林院編修,因不滿官場的腐敗,不久就辭官回鄉。在這期間,馮桂芬寫下了他的政論代表作《校邠廬抗議》,他針對鴉片戰爭時期內憂外患的國情提出了四十條改革建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采西學、制洋器”,成為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先聲,又被后來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奉為先導。馮桂芬性格剛烈,嫉惡如仇,這副對聯“官久方知書有味,才明敢道事無難”,正是對馮桂芬一生仕宦生涯的總結。

郊鄰廬的建筑結構較為別致,匯聚了榜眼府內的木雕精華。首先,屋頂為三軒連綴,江南罕見,其次,在結構承重上又有獨到之處,兩根步柱不落地,用短柱替代,并飾以倒掛花籃,俗稱“花籃廳”,既增加了空間,又方便采光,這種集技術和藝術,實用和美觀于一體的建筑風格,正是當地香山幫巧匠高超智慧的體現。

這副石雕《盛世滋生圖》是我們榜眼府中的第二寶。此畫又名《姑蘇繁華圖》,由清人徐揚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繪,全長1225厘米,主要描繪了康乾盛世時蘇州的繁華景象,具體內容為“一城、一街、一鎮、一村”,而木瀆占了一村、一鎮,因此在民間流傳著這祥一句話:“姑蘇繁華圖,一半在木瀆”,木瀆當時的繁華可見一斑。

進入內宅,我們就可以看到榜眼府第的第三寶:磚雕門樓。這座磚雕門樓建于清嘉慶年間,磚雕內容均為戲文圖案,有“漁樵耕讀”、“太白醉灑”等,表現了主人崇尚的人生境界。中間四字“通德高風”,既高風亮節的意思,是馮桂芬的又一位恩師潘世恩所寫。

內廳名叫芙蓉樓,以芙蓉“出污泥而不染”之寓意,來表達主人的高潔品性。另外,芙蓉花生命力旺盛,因而也有希望家族興旺發達的意思。

后花園面積很大,園中有亭榭廊軒,點綴在紅花綠樹之中,最有特色的是,我們在山頂的含山亭可登高望遠,俊逸挺秀的“吳中第一山”靈巖山一下躍入您的眼簾,激起你對吳王、西施故事的無限遐思。

木瀆鎮上有兩處“雙橋”,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有“小雙橋”之稱的西安橋和小日暉橋。站在西安橋上向東望去,就是百步之遙的東安橋,兩橋一座精致,一座雄麗,遙相呼應,俗稱“姐妹橋”。站在橋上向西望去,就是著名的木瀆古“十景”之一的“姜潭漁火”。每逢夜幕降臨,岸上的萬家燈火,滿天閃爍的繁星與江中的點點漁火相映成輝,讓人留連忘返。

這是虹橋,始建于宋代。每當夕陽西下,放眼西望,可見夕陽正和香溪、虹橋形成一線。遲暮的日光把香溪水染成一匹彩綢,給兩岸的粉墻黛瓦披上襲朱紗,絢麗無比,這就是木瀆十景中著名的“虹橋晚照”。

我們現在正走在山塘街上,這是一條百年老街,當年康熙、乾隆就是沿著這條街登上靈巖山的。由于山塘街背倚靈巖。面臨香溪,依山傍水,在古代的時候有許多達官貴族在此居住。接下來我們參觀的就是清末木瀆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漁的舊宅-------古松園。

古松園的主人蔡少漁早年在上海經營洋貨生意,發達后回鄉造屋置地,有良田萬頃,從這幅《古松園鳥看圖》可以看出,古松園小巧精致,曲折幽深,是典型的清代宅第園林。

穿過門廳,進入天井,回首可見一座磚雕門樓,門樓上下坊分別刻有“老子西游入關”、“瘋僧掃秦”、“將相和”、“截江奪斗”、“張羽傳書”、“寧戚飯牛”等一組歷史故事,字枋為“明德惟馨”,兩側兜肚分別為“張良拾履”和“高山流水”,整座門樓深雕綴飾,形神有致,尤其“張良拾履”中的拱橋和“高山流水”中的水浪波紋,生動逼真,有極強的質感,充分體現出雕刻技藝的精妙。

這是一座抬梁式大廳,是主人接待貴賓和操辦紅白喜事的地方。正廳為仿明建筑,步桿和內四界的梁架上各有四對棹木,形如古代官帽翼翅,俗稱紗帽廳。棹木上透雕了各種戲文故事,梁頭的山霧云和抱梁云為“鶴鳴九皋”圖案,氣韻生動,精妙絕倫。最有意思的是明間梁架正中一根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名為“八音聯歡”,寓意喜慶歡樂。

這是樓廳,只五間,兩側有廂房,因檐枋下端有十六只倒掛花籃,樓上軒梁雕有十六只鳳凰,因而人們又稱為“花籃樓”或“鳳凰樓”。鳳凰樓是東山雕花大樓的前期作品,建筑風格和雕刻藝術如出一轍,這里的所有雕刻均為吉祥圖案,民間稱為“討口彩”,如明間檐枋由東而西分別刻有畫、書、信、元寶,稱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次間檐枋刻有花籃、箱子、寶劍、葫蘆等,俗稱“暗八仙”;廂房檐枋上刻有海螺、風火輪、珊瑚、銅鼓等八件寶物,雅稱“八寶”,樓下是“木瀆名人館”,介紹了木瀆鎮上66位歷史和當代名人,圖文并茂,大家看后會對木瀆歷史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樓上是“書法藝術館”,集中展示了我們木瀆“書法之鄉”100多位當地書法家的精品力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上樓參觀。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古松園的后花園,在花園東側有一棵羅漢松,高逾十米,為明代遺物,據《吳縣志》記載,此樹已有五百多年樹齡,蔡少漁“古松園”之名既因此樹而來。不遠處有一株銀杏,粗可盈抱,枝干挺拔,秋天果實盈枝,初冬則滿樹金黃,為前宅后院帶來一片喜氣。

后花園建筑的最大特點就是以雙層長廊把亭臺樓閣連成一個整體,置身雙層曲廊之上,既可近攬古松翠色,又可這矚靈巖山景,這樣,古松園雖小,但于局面促之中,能領略山水之妙、自然之趣,不失為蘇州私家花園的精巧之作。

沿著山塘老街,我們繼續往前漫游,身邊是靜靜流淌的香溪河,傳說吳越春秋時,西施住在靈巖山館娃宮里,每日用香料沐浴,這洗妝水流入山下河水中,滿河生香,故得名香溪。沿著香溪漫步,我們就像聞到了二千五百年前吳宮花草的芳香。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木瀆最大的私家園林——虹飲山房。

虹飲山房是清代乾隆年間蘇州近郊著名園林,因為它門對香溪,背靠靈巖,其“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過于其它園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瀆的時候,必到虹飲山房,在這里游園、看戲、品茶、吟詩,直到夜色降臨,才依依不舍,順著門前的山塘街道,前往靈巖山行宮。因此,虹飲山房在當地又被稱為乾隆皇帝的“民間行宮”。

這就是御碼頭和御碑亭。乾隆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51年的春天,乾隆首次南巡,御舟經運河,轉胥江,折入香溪,在此舍舟登岸。

乾隆喜好游山玩水,舞文弄墨,所到之處,必賦詩題字。當他見到這條山塘街古道幽奇古絕,不由詩興大發,當即口占七律一首。后來,這首七律被當地官員鐫刻于碑,置于亭內,與對面的明代怡泉亭兩相映照,成為古鎮一大景觀。

大概是乾隆“到此一游”之類的詩題得太多了,據說他在位的60年中,作詩達41800首,平均每天達2首,因此,后人對他的詩題和書法見仁見智多有褒貶。他自己也覺得題詩太多,說是“五集篇成四萬奇,自賺點筆過多詞”。但是,后人對乾隆的重臣,體紅客大學士劉墉的書法卻是推崇備至,稱他“濃墨宰相”,為一代書家之冠。現在我們看到的虹飲山房的匾額,就是由劉墉親筆題寫。

當年,乾隆皇帝住在靈巖山行宮,而那些詞臣隨扈則住在虹飲山房。據信吏記載:劉墉曾二度在虹飲山房下榻,與主人徐士元相交默契,這“程子四箴”四個大字,就是劉墉專門贈給徐士元的。這個“程”字,指的是北宋理學家程熙、程灝,兩人為親兄弟,同學于周敦,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官至崇政殿說書,反對王安石新政,主張“專人欲,存天理”,壁如寡婦再嫁,他認為是大逆不道。為封建統治者辯護。所謂“程子四箴”也就是要求讀書人恪守本份,效忠朝廷。

這是虹飲山房的鎮園之寶:龍椅。它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座椅,是當年康熙南巡駐蹕靈巖山行宮時的圣駕專座。后來乾隆游木瀆時也坐過。它是用千年紫檀精制而成,九條金龍纏繞騰飛,顯示出至高無上的帝王之尊。這只龍椅原來一直保存在靈巖山上,文革中論落民間,最近虹飲山房修復時從民間收受而來。

虹飲山房的主人徐士元是位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讀書。徐士元有個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園中詩酒為樂,而且酒量極大,號稱“虹飲”又因宅園毗鄰虹橋,虹飲山房之名即由此而來。徐士元嗜飲卻從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規蹈矩,尤其對父母孝順,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為討二老歡心,他專門在園中建造了這座古戲臺,每逢春秋佳日,請來戲班子為二老演唱,以怡其心,安享天年。乾隆到木瀆,必游虹飲山房,而且一定要在這里看戲。據說,有一次,乾隆看戲看得高興,還親自登臺,舞劍助興,這倒真有點與民同樂了。

不過,與乾隆爺一起看戲,一般老百姓可沒有這樣的待遇,能在這露臺之上陪侍皇上看戲的,都是四品以上官員,其他地方官員和鄉紳只能在戲臺兩側的看樓里觀賞,而且這戲臺四周都有大內侍衛和官兵把守,一般人等是不得入內的。

在戲臺兩側的廊墻上,陳列著明清及至民國時期吳地名人書寫的對聯65幅,稱為“吳中聯墨寶鑒”,所選名人大都與木瀆有關,而且都是書壇一代大家,有著極深的藝術造詣。廊內還陳列著近百件清代牌匾,固其多為重臣大吏、進士舉人榜書題寫,書法精美,風格各異,加上精心刻制,妙趣橫生,極具收藏和欣賞審美價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盡情瀏覽一番,細細品嘗玩味。

現在,我們來到了東園,這里原是明代李氏的小隱園,以老樹奇石和竹林茂盛著稱。乾隆初年,此園被徐士元購得,增筑廳堂四進,主要用于生活起居,又在后園中疏池開徑,疊石栽花,成為一處精巧雅致的宅第園林,既可與古戲臺娛樂區相連,又可自成一統,十分清靜閑適。

這是轎廳,名為“離茨堂”,是當年徐士元迎客停轎的地方。“離茨”二字出自《離騷》,有“茨錄施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句,“茨錄施”皆為惡草,徐士元將其借喻小人,告誡自己近君子,遠小人,故以此為轎廳之名。

這是大廳,主人舉辦婚嫁喜事、祭祖典禮或招待貴賓的地方。中堂為《古木慈鳥圖》。表達了徐士元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兩側字畫值得一讀,其中這幅《春山訪友》,是徐士元留存至今唯一的一首詩作,詩意清新脫俗,寄托了詩人幽居隱逸的情懷。另一首是《夜讀山房》,作者談汝龍也是木瀆人,康熙南巡木瀆的時候,談汝龍作為木瀆秀才,當面向康熙獻詩一首,深得賞識,被欽取進京,入內庭任纂修,相當于現在的中央辦公廳秘書。

到了清末,徐家日漸衰落,這座東園為陳家購得。陳家的外孫女沈壽從小在這里長大,隨外祖母和姐姐沈立學習女紅,用功不輟,終成一代“刺繡皇后”。這座樓廳就是當年沈壽的繡樓,名“雪宦樓”,如今,我們在這里布設了沈壽紀念館,較為詳細地介紹了沈壽的生平、藝術成就和獲獎情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一看。

清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桂花飄香時節,沈壽出生于吳縣,即現在的蘇州喬司空巷。沈壽7歲的時候,開始在木瀆外婆家生活,為姐姐沈立穿針引線,學習繡藝。第一幅作品為《鸚鴻圖》,12歲時繡成《秋雨月上圖》。驚動長輩,15歲就以繡藝聞名姑蘇。

光緒二十年(即1894年),20歲的沈壽與紹興秀才、書畫家余覺結婚,住在蘇州范莊前。五年后,隨余覺遷居上海。

光緒三十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壽,沈壽與姐姐沈立、學生余靜芬等人繡成“八仙上壽圖”、“無量壽佛”兩幅壽屏,進獻慈禧,被慈禧磁后稱為“絕世神品”,人專旨農工商部領“四龍寶星”四等商勛,并親書“福”、“壽”二字分賜余沈夫婦。沈壽原名沈立蕓,得慈禧賜書后改名沈壽,并改號為“雪宦”。這時,朝廷采納農工商部建議,設立好繡工科,亦稱皇家繡工學校,沈壽為總教司,余覺為外事總辦。11月,余沈夫婦赴日本考察美術學校教學,第二年1月回國,帶回各種畫冊87本和刺繡小屏一架以及金線、顏料等,開始嘗試以西洋版畫及攝影圖片為繡稿,開創“仿真繡”技藝,其貢獻具有劃時代意義。

光緒三十二年,沈壽用“仿真繡”技藝繡制了我國第一幅人物肖像刺繡作品《意大利皇后愛麗娜像》參加意大利都朗博覽會獲一等獎,被授予“世界至大榮譽最高之卓越獎狀”,被譽為“神針”。

辛亥革命爆發,沈壽的女工繡工科解散,余沈夫婦去天津創辦自立繡工傳習所,1920xx年,應張騫之邀,沈壽去南通任女工傳習所所長,為南通培養繡女150多人。第二年2月,美國為紀念巴拿馬運河通航,在舊金山舉行博覽會,沈壽的《世界救世主耶酥像》獲博覽會一等獎,聲名遠播,被譽為“繡圣”。

1920xx年10月沈壽患病。臥病期間,沈壽口述自己一生繡技的經驗理論要點,由張騫手記整理成《雪宦繡譜》,開中國工藝專書之先河。在此期間,沈壽還抱病繡成了她一生中最后一幅作品《女優倍克像》。1920xx年6月8日(農歷五月初三),沈壽病逝,終年47歲,葬南通黃泯山。

作為一代刺繡皇后,沈壽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刺繡藝術人才,為蘇繡在國際上贏得了巨大榮譽。這就是沈壽的大弟子金靜芬,解放后蘇州刺繡研究所第一任所長,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這位是沈壽的侄女沈粹縝,也就是鄒韜奮的夫人,這是他們的全家福,中間就是鄒家華。沈壽是蘇繡的驕傲,也是木瀆的驕傲。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來到了西園,這里原來是明代東林黨人五心一的別墅,建成于崇禎四年,即1631年。當時,五心一因彈劾宦官魏忠賢,被削籍遣歸。先在蘇州建造田園居,也就是現在拙政園的東園部分,仍嫌城中煩囂,便在木瀆香溪之濱建秀野園,時常邀上三五同志,在園中游觀酬唱,排遣情懷。不久,五心一重被朝廷起用,先后做過太仆卿(相當于現在的中宣部副部長)、應天府甲(相當于現在的北京市市長)、少司寇(相當于現在的司法部副部長)。

大家都知道,我們木瀆不但是江南唯一的園林古鎮,而且是乾隆六次到過的地方。因此,在修復虹飲山房過程中,我們走遍大江南北,遍搜民間有關清代皇牘文化的珍藏之物,現在,就請大家隨我去欣賞一下這些鎮園之寶,稀世珍品。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圣旨館,這里陳列著清代十位皇帝即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的二十道圣旨。平時,大家在古典戲劇和影視片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面,一位皇宮太監手捧黃綾在宣讀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其實,這些都是演出的道具,真正見過皇帝詔書和圣旨的人卻寥寥無幾。

那么,真正的圣旨又是怎樣的呢?

所謂“圣旨”,是民間對皇帝“詔書”、“封詔”的尊稱。“詔書”專指皇帝的命令文告;而“封告”就相當于現在組織部門的“委任狀”、“任命書”、“聘用文件”之類。“封詔”分“誥命”和“敕命”兩種:一品至五品授以誥命,圣旨用七彩綾;六品至九品授以敕命,用的是白綾。在清代,這種貴重的綾錦絲織品專門由江寧織造,我們熟知的《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就曾任過江寧織造,而他的外公李煦也擔任過蘇州織造。

圣旨一般有3米至5米長,寬33厘米。為什么這樣長呢?一是內容很多,不僅有官員的職銜、勛封等項,還有該官員的事跡。除了封勛官員本人,還對其先代和妻室實行“推思封贈”,甚至延及該官員的子孫后人。二是清代圣旨用“滿漢合壁”書寫:滿文行款從左至右,漢文行款從右至左,合于中幅而書“年月日”。年月按奉旨日期書寫,上面鈐蓋“制誥之寶”也就是皇帝的“玉璽”。

為了防止圣旨的假冒偽造,古代圣旨還有它特定的防偽標志。請看這些圣旨的兩端,有兩條上下翻飛的銀龍,中間是“奉天誥命”四個氣韻非凡的篆字,既神圣威武,又動感壯美,這就是清代圣旨的防偽標記。

從圣旨的圖案中,能看出被賜者的地位等級。五品以下的一般用祥云圖案,五品以上則為瑞鶴。

對于圣旨的保管,歷代都有相當嚴格的規定。官員得到皇帝授予的圣旨后,就把圣旨小心翼翼地珍藏于秘箱內,而另外復制木刻匾牌懸掛于殿堂之上,以顯示家族之榮耀。如果偶然遇到水、火或偷盜導致毀失者,經申請復議,準許給予補給;如果是因為收藏保管不慎導致蟲蛀、損壞者,輕者罰俸祿六個月,重者革去官職;最為嚴重的就是將圣旨典當,則違反了大清刑律,除了追奪繳還外,還將移交刑部,以欺君之罪論處。

明清二代專門書寫圣旨的人稱為“庶吉士”,而“庶吉士”必須是進士出身的翰林院大學士,擅長書法,文采飛揚。我國著名書法家柳公權、顏真卿、董其昌等一度擔任過“庶吉士”,專門書寫圣旨。因此,歷代圣旨的字跡圓潤飄逸,行文遣詞相當洗練,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和學術研究價值。

圣旨用料的質量,還反映了當時國力的盛衰。清代盛世的圣旨用綾都很講究,到了后期,用料越來越美。清看這幅光緒圣旨,它的用絲已粗糙得像麻布一樣了。偽“滿州帝國”傀儡皇帝溥儀索性將圣旨改為“指敘令”,其玉璽也由“司法部門”代替了。

慈禧太后在清后期因其專權保守簽訂了不少不平等條約,留下了千古罵名。不過,她在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下達的這份公告全民的“一視同仁”懿旨中,卻有其非常進步的一面。懿旨中表述:一、廢除滿漢不準通婚的禁令;二、勸阻漢族婦女纏足的陋習,使其恢復自然;三、禁止在漢女中選秀女。

科舉制度是中國封建王朝培養人才,選拔官吏的一項根本制度,自隋至清的1300余年中,有狀元750余人,進士11萬余人,舉人上百萬。中國歷代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興衰,無不與這一制度有著密切的聯系。西方文官考試制度的建立亦淵源于中國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觀。

這是一份由戶部開出的“執照”,相當于現在的介紹信,上面有考生的曾祖、祖父、父親三代姓名,如果該考生的出身成份不好,就沒有考試資格。考生持有這份“戶部執照”后,就可以到國子監換取這份監照,等于現在的準考證。古代雖然沒有照相機,但可以通過文字把考生的五官相貌描繪得一清二楚:“根據戶部冊報,溫世壽,系山西汾州府介休縣人,年十五歲,身巾、面白、無須------

這是一套光緒二十年河南鄉試題目。共分三場,第一場為“四書”三題,第二場為“五經”五題,第三場為“第”五道。這是一套完整的鄉試考卷,是河南省姚毓賢鄉試卷1—3場真跡,十分珍貴。清鄉試要求嚴格,起首為考生姓名、面形、年齡、描述,后書三代姓名,并印有監考、關防以及收卷官(分內收掌、外收掌)、彌封官、卷八官等官印。鄉試考取者即為舉人,三年后方可進京參加會試、殿試。

這就是科舉考試最高一級考試試卷——殿試卷。殿試是國家最高級別的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在太和殿(后改為保和殿)舉行,考中一甲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考中第二甲者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這是一份殿試卷,雙面書寫,書法功力深厚,內容切題,用語精彩,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學習范本。

封建科舉考試可謂考場森嚴,但依然擋不住各種稀奇古怪的作弊手段。這件絲綢夾帶長45厘米,寬38厘米把它雙面書寫對折成兩部分,便于考生藏于鞋內。每個字只有2—3毫米,筆劃細如發絲,書寫俊秀,共有2萬8千余字,包含了《四書》的全部內容和批注。此書如此之小,顯然是為考生作弊方便,但狡猾的書商卻在扉頁上寫有“幸勿誤帶入場”的字樣,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無非是為了避免考生一旦露餡而牽連到自己。

這里展示的是清代官服、頂戴以及其它宮廷用品。

明清官員著補服源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清朝沿用,文武官員各分一至九品,文官補子用禽鳥紋,武官補子用猛獸紋。各縫制在前胸和后背,是顯示官銜高低的明顯標志。這里陳列的是明朝二品文官補子,錦雞圖案,全部圖案用彩色金絲盤制而成;這是二品武官補子,獅子圖案。這里還個別陳列著清朝五品文官的白?補子,六品文官的鷺鷥補子。

清代官服做工考究,配色鮮麗明朗,光澤眩目,生動雅潔,十分珍貴。這里展示的有清代文武品官行褂、親王行褂,還有晚清的舒袖氅衣。

這是滿清官員的官帽和化翎。花翎是孔雀的羽毛,由皇帝賜戴,分三眼、雙眼和單眼三種。所謂眼,就是翎上似眼狀的環形花紋。三眼最貴,雙眼次之,單眼最次。清初,只有皇帝嫡親才能得到戴三眼花翎的賞賜,皇帝宗親有戴雙眼花翎的資格,五品以上內府大臣才能戴單眼花翎。到了乾隆時期,戴花翎的規定開始放寬,凡是為皇室做出重大貢獻的大臣也可以賜戴花翎,有的甚至可以戴三眼花翎。

各位游客:我們已從琳瑯滿目、富麗堂皇的清代皇牘文化藏品中走了出來,讓我們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再來欣賞這座園林的美景吧。當年,東林黨人王心一構筑的這座秀野園以水景取勝,池亭花木環池而構,參差錯落。在這里,我們既可近攬水影鳥語,遠矚靈巖山色,還可聆聽西墻外千年古剎明月寺的隱隱梵鈴,令人心曠神怡,仿佛置身于塵外仙境一般。

這是建于明崇禎二年(公元1620xx年)四月的怡泉亭,整座亭子全部采用石料構成,顯得古雅拙樸。怡泉亭的平面呈正方形,寬三點一米,高約四點五米,屋頂采用歇山檐式,用八塊條石合蓋而成。“怡泉”為人名,馮怡泉與殷心揖是當年鎮上的兩位好朋友,馮對殷十分信任,曾將畢生積蓄的一百兩銀子存放于殷處,不久馮怡泉因病猝死,膝下無后,殷心揖就將馮怡泉寄存的一百兩銀子,開井造亭,既方便了路人,又以這個特殊的方式來紀念亡友。人們對殷心揖重義輕利、高風亮節的君子風范贊嘆不已,把這座古老的怡泉亭看作是純真友誼的象征。殷心揖的弟子寫有《井亭》詩:“遺金昔日有怡泉,泉下埋名亦有年。今日翼然誰肯構,怡泉亭畔說怡泉。”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千年古剎——明月寺。明月寺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由僧明智所創,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道根重修,“文革”中曾遭毀,1993年修復開放。明月寺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樹林,每逢初春,“千樹萬樹梨花開”,成為古鎮一景,清李果有“梨花明月寺,芳草牧牛庵”的詩句,傳誦一時。明月寺與靈巖山上的靈巖寺在布局結構上相仿,一年四季香火旺盛,附近村鎮的老百姓平時喜歡到明月寺去寄托自己的祈盼。

這是一座明代古橋,名叫永安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個春秋。永安橋為單孔石拱橋,橋洞寬敞,倒影如環,葛蘿垂掛,古意盎然。當地的新婚男女或小兒滿月都有“走永安,祈福保平安”的習俗。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江南著名園林:嚴家花園。嚴家花園原名羨園,因園主姓嚴,當地人俗稱“嚴家花園”。

嚴家花園幾易其主,曾先后經歷了三位主人。第一代主人是清朝乾隆年間的蘇州大名士、《古詩源》作者沈德潛。后沈德潛官至太子太傅,被乾隆皇帝贊為“詩壇耆碩”。沈德潛原住蘇州葑門,雍正七年(1720xx年)遷隱木瀆,建屋筑園,號“靈巖山居”,在此開館授徒。

道光八年(1820xx年),此園被木瀆詩人錢端溪買下,錢氏疊石疏池,筑亭建樓,起名“端園”。此時,宅園初具規模,龔自珍對此園有“妙構極自然,意非人意造”的贊美。

光緒二十八年(1920xx年),端園轉讓給木瀆首富嚴國馨。嚴氏買下端園后,由香山幫建筑大師姚承祖率領能工巧匠重茸一新,嚴國馨的母親朱太夫人仰慕前賢,改“端園”為“羨園”。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現代建筑學家劉敦楨教授兩次來蘇州調查古建筑,對木瀆嚴家花園的布局與局部處理推崇備至,認為此園是蘇州園林中的代表作品,著名學者董軍教授也在他的《江南園林志》中,對嚴家花園作了重點介紹,并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嚴家花園的建造者姚承祖大師更是把嚴家花園作為自己平生最滿意的作品,在他的著作《營造法源》中載有大量嚴家花園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這是羨園大廳,名叫尚賢堂,是一座有著四百多年歷史的明朝建筑,因梁上有帽翅,俗稱紗帽廳;而廳中直柱均為楠木,故又稱楠木廳,此廳主要用于接待重要客人、舉辦紅白儀式、祭奠祖宗和商議族內大事。

作為一座江南名園,嚴家花園主要以其建筑布局疏密曲折,局部處理精巧著稱,體現出獨具匠心的造園藝術,整個花園分春夏秋冬四個部分,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第一部分:春景區。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棵高大茂盛的廣玉蘭,此樹相傳為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夜宿沈宅時所種。

友于書屋是當年嚴家馨的子孫們用功勤讀的地方,嚴家以經商發跡,希望有后輩棄商從政,光耀門楣,果然,嚴氏子孫不凡人才,其中就有曾擔任中國臺灣“國民黨總統”嚴家淦先生。

書屋后有一座湖石假山,恰似一堵天然屏障,高峻挺拔起到了欲揚先抑的效果。穿過假山,我們來到夏景區,夏園主要以賞荷為主,三兩好友置身廊內,陣陣消涼的荷風吹來,夾雜著一絲絲荷花的清香,讓人暑氣盡消,感覺來到了仙境一樣。在夏園內不同的角度欣賞這座湖石假山也別有情趣,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響,再假山上尋找自己的生肖。

大家看到一堵粉墻,以為這里是花園的盡頭了,其實不然,只要繞過這座天繪峰,里面就是另一個世界了。這里是秋景區,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所以用黃褐色的黃石來堆砌假山,渲染一種秋收的喜慶氣氛。對面有座水榭,名“聞木樨香”四周遍植桂花,每當仲夏,這里是丹桂飄香,沁人心脾,到了晚上,一輪明月倒影水中,隨波蕩漾,是賞秋月,聞桂花的最家去處,榭中有副對聯:“聞香思折桂,攻讀仰收螢”,寄托了園主期望子孫得中功名的美好愿望。

再往前,就是見山樓和眺農樓,當年嚴家小姐們在樓上憑欄遠望,可看見對面靈巖山、天平山的秀姿,以及農人們在田間躬耕勞作的情景。

這座平臺是園主特設的臨水舞臺,四周的建筑就是家人和親友聽曲賞戲的地方。站在這里,我們仿佛看到了當年高朋滿座,歌舞升平,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的熱鬧場面。

順著我手指的方向,大家可以看到有一條特色的長廊,它沿著地勢漸漸升高,讓人在不知不覺中登上二樓,因而又叫爬山廊。這是蘇州私家園林中最長的一條爬山廊,有是嚴家花園中最具有識別特征的建筑。

我們現在以經來到了冬景區,這個景區以庭院建筑為主,是園中建筑密度最高的一個,主要有聽雨軒、蔬影齋、海棠書屋等,這些建筑把空間分割為三個小院,三個小院既相隔有相連,互相穿插,在空間處理和景物設置方面富于變化,為冬日游園增添了不少樂趣。冬園內分別有琴室、棋室、書房和畫室,是當年主人以詩會友、以琴棋書畫自娛的主要場所。

這里是嚴家的內廳明是樓,是主人全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現在布置了嚴氏家族史館,詳細介紹了嚴氏由來和嚴家后人的情況,嚴家是木瀆大族,其后人經商從政,名聲遠揚,代表人物有嚴家燦、嚴家淦、唐人等。

各位來賓,關于木瀆古鎮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木瀆風光秀麗,物產豐富,大家回去時可順帶一些時令鮮果或木瀆特產棗泥麻餅、石家醬方等,愿大家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平安快樂,再見。

木瀆古鎮導游圖篇三

歡迎大家來木瀆古鎮旅游!木瀆位于蘇州城西南十公里處,距太湖五公里,是太湖十三個風景區,以吳越遺跡、山林石景和木瀆古鎮為特色,既有山林之勝,又有園林之美。

現在,我們就到木瀆古鎮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首先,我們來看這座石牌坊,上坊寫著“瑞門入勝”四個字,也就是說,當我們跨進這座吉祥門,就走進了古鎮悠遠的歷史畫卷。說起木瀆的“古”,我給大家講一下木瀆之名的來歷。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了取悅美女西施,在這里大興土木,修姑蘇臺,建館娃宮。木材源源而至,竟把這一帶的河流港瀆全部堵塞,稱為“積木塞瀆”。“木瀆”之名也就由此而來。

這條河道雖然貌不驚人,但在春秋歷史上赫赫有名。當年吳王為了討伐楚國,從陸地上開挖了這條全長230多公里的人工運河,經水路發兵,出奇制勝,取得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果,由此奠定了吳國的春秋霸主的地位。因為這條運河由伍子胥建議并率眾開鑿,后人為了紀念他,就稱此河為“胥江”。

河邊的這條長廊稱河棚,全長175米。河棚一面倚河,一面與民居邊成一體,為上街賣菜的菜農、船民和過往行人提供方便,夏天不遭日曬,雨天不受雨淋,因而深受歡迎。遠遠望去,百米河棚顯得錯落有致,高低不一,仿佛姑蘇園林中一道貼水的長廊,風姿綽約,平添了幾分美感。

大家看,這兒有兩座橋,一座叫“斜橋”,一座叫“邾巷橋”,兩橋一橫一堅,取袂而筑,相依相偎,因而又稱“雙橋”。請看。從太湖來的胥江和源自光福銅坑的香溪在斜橋下合二為一,一清一濁,形成一條明顯的分水嶺,這,就是著名的木瀆古十景之一的“斜橋分水”。

木瀆不僅是一個水鄉古鎮,由于鎮上私家園林眾多,因而又有“園林之鎮”的美譽。現在我們要參觀的就是以“江南三雕”見長的私家園林“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的主人馮桂芬是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政論家,因他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科一甲二名進士,也就是僅次于狀元的榜眼,所以人們稱他的故居為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占地約十畝。它的布局為前宅后院,坐南朝北,有照墻、門廳、大廳、樓廳、花園,形成一條縱軸線,是典型的清朝中期江南宅地園林風格。

主人馮桂芬因出生時,正值桂花開放,故得名桂芬。他自幼博覽群書,通曉經史,以才學負名鄉里,道光十二年,林則徐任江蘇巡撫時,識拔了素昧平生的馮桂芬,稱他為“百年以來僅見”的人才,并招入撫署讀書,收為學生。這一年,馮桂芬剛剛二十三歲。

這是馮宅大廳。名“顯志堂”。是主人招待貴賓的場所。堂名是主人當年春風得意時所題,顯示了胸中的雄偉抱負。廳內陳設古樸高雅,反映了主人的儒雅風范。

這里是馮桂芬的書房名“校邠廬”。馮桂芬高中榜眼之后留在京城任翰林院編修,因不滿官場的腐敗,不久就辭官回鄉。在這期間,馮桂芬寫下了他的政論代表作《校邠廬抗議》,他針對鴉片戰爭時期內憂外患的國情提出了四十條改革建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采西學、制洋器”,成為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先聲,又被后來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奉為先導。馮桂芬性格剛烈,嫉惡如仇,這副對聯“官久方知書有味,才明敢道事無難”,正是對馮桂芬一生仕宦生涯的總結。

郊鄰廬的建筑結構較為別致,匯聚了榜眼府內的木雕精華。首先,屋頂為三軒連綴,江南罕見,其次,在結構承重上又有獨到之處,兩根步柱不落地,用短柱替代,并飾以倒掛花籃,俗稱“花籃廳”,既增加了空間,又方便采光,這種集技術和藝術,實用和美觀于一體的建筑風格,正是當地香山幫巧匠高超智慧的體現。

這副石雕《盛世滋生圖》是我們榜眼府中的第二寶。此畫又名《姑蘇繁華圖》,由清人徐揚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繪,全長1225厘米,主要描繪了康乾盛世時蘇州的繁華景象,具體內容為“一城、一街、一鎮、一村”,而木瀆占了一村、一鎮,因此在民間流傳著這祥一句話:“姑蘇繁華圖,一半在木瀆”,木瀆當時的繁華可見一斑。

進入內宅,我們就可以看到榜眼府第的第三寶:磚雕門樓。這座磚雕門樓建于清嘉慶年間,磚雕內容均為戲文圖案,有“漁樵耕讀”、“太白醉灑”等,表現了主人崇尚的人生境界。中間四字“通德高風”,既高風亮節的意思,是馮桂芬的又一位恩師潘世恩所寫。

內廳名叫芙蓉樓,以芙蓉“出污泥而不染”之寓意,來表達主人的高潔品性。另外,芙蓉花生命力旺盛,因而也有希望家族興旺發達的意思。

后花園面積很大,園中有亭榭廊軒,點綴在紅花綠樹之中,最有特色的是,我們在山頂的含山亭可登高望遠,俊逸挺秀的“吳中第一山”靈巖山一下躍入您的眼簾,激起你對吳王、西施故事的無限遐思。

木瀆鎮上有兩處“雙橋”,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有“小雙橋”之稱的西安橋和小日暉橋。站在西安橋上向東望去,就是百步之遙的東安橋,兩橋一座精致,一座雄麗,遙相呼應,俗稱“姐妹橋”。站在橋上向西望去,就是著名的木瀆古“十景”之一的“姜潭漁火”。每逢夜幕降臨,岸上的萬家燈火,滿天閃爍的繁星與江中的點點漁火相映成輝,讓人留連忘返。

這是虹橋,始建于宋代。每當夕陽西下,放眼西望,可見夕陽正和香溪、虹橋形成一線。遲暮的日光把香溪水染成一匹彩綢,給兩岸的粉墻黛瓦披上襲朱紗,絢麗無比,這就是木瀆十景中著名的“虹橋晚照”。

我們現在正走在山塘街上,這是一條百年老街,當年康熙、乾隆就是沿著這條街登上靈巖山的。由于山塘街背倚靈巖。面臨香溪,依山傍水,在古代的時候有許多達官貴族在此居住。接下來我們參觀的就是清末木瀆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漁的舊宅-------古松園。

古松園的主人蔡少漁早年在上海經營洋貨生意,發達后回鄉造屋置地,有良田萬頃,從這幅《古松園鳥看圖》可以看出,古松園小巧精致,曲折幽深,是典型的清代宅第園林。

穿過門廳,進入天井,回首可見一座磚雕門樓,門樓上下坊分別刻有“老子西游入關”、“瘋僧掃秦”、“將相和”、“截江奪斗”、“張羽傳書”、“寧戚飯牛”等一組歷史故事,字枋為“明德惟馨”,兩側兜肚分別為“張良拾履”和“高山流水”,整座門樓深雕綴飾,形神有致,尤其“張良拾履”中的拱橋和“高山流水”中的水浪波紋,生動逼真,有極強的質感,充分體現出雕刻技藝的精妙。

這是一座抬梁式大廳,是主人接待貴賓和操辦紅白喜事的地方。正廳為仿明建筑,步桿和內四界的梁架上各有四對棹木,形如古代官帽翼翅,俗稱紗帽廳。棹木上透雕了各種戲文故事,梁頭的山霧云和抱梁云為“鶴鳴九皋”圖案,氣韻生動,精妙絕倫。最有意思的是明間梁架正中一根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名為“八音聯歡”,寓意喜慶歡樂。

這是樓廳,只五間,兩側有廂房,因檐枋下端有十六只倒掛花籃,樓上軒梁雕有十六只鳳凰,因而人們又稱為“花籃樓”或“鳳凰樓”。鳳凰樓是東山雕花大樓的前期作品,建筑風格和雕刻藝術如出一轍,這里的所有雕刻均為吉祥圖案,民間稱為“討口彩”,如明間檐枋由東而西分別刻有畫、書、信、元寶,稱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次間檐枋刻有花籃、箱子、寶劍、葫蘆等,俗稱“暗八仙”;廂房檐枋上刻有海螺、風火輪、珊瑚、銅鼓等八件寶物,雅稱“八寶”,樓下是“木瀆名人館”,介紹了木瀆鎮上66位歷史和當代名人,圖文并茂,大家看后會對木瀆歷史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樓上是“書法藝術館”,集中展示了我們木瀆“書法之鄉”100多位當地書法家的精品力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上樓參觀。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古松園的后花園,在花園東側有一棵羅漢松,高逾十米,為明代遺物,據《吳縣志》記載,此樹已有五百多年樹齡,蔡少漁“古松園”之名既因此樹而來。不遠處有一株銀杏,粗可盈抱,枝干挺拔,秋天果實盈枝,初冬則滿樹金黃,為前宅后院帶來一片喜氣。

后花園建筑的最大特點就是以雙層長廊把亭臺樓閣連成一個整體,置身雙層曲廊之上,既可近攬古松翠色,又可這矚靈巖山景,這樣,古松園雖小,但于局面促之中,能領略山水之妙、自然之趣,不失為蘇州私家花園的精巧之作。

沿著山塘老街,我們繼續往前漫游,身邊是靜靜流淌的香溪河,傳說吳越春秋時,西施住在靈巖山館娃宮里,每日用香料沐浴,這洗妝水流入山下河水中,滿河生香,故得名香溪。沿著香溪漫步,我們就像聞到了二千五百年前吳宮花草的芳香。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木瀆最大的私家園林——虹飲山房。

虹飲山房是清代乾隆年間蘇州近郊著名園林,因為它門對香溪,背靠靈巖,其“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過于其它園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瀆的時候,必到虹飲山房,在這里游園、看戲、品茶、吟詩,直到夜色降臨,才依依不舍,順著門前的山塘街道,前往靈巖山行宮。因此,虹飲山房在當地又被稱為乾隆皇帝的“民間行宮”。

這就是御碼頭和御碑亭。乾隆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51年的春天,乾隆首次南巡,御舟經運河,轉胥江,折入香溪,在此舍舟登岸。

乾隆喜好游山玩水,舞文弄墨,所到之處,必賦詩題字。當他見到這條山塘街古道幽奇古絕,不由詩興大發,當即口占七律一首。后來,這首七律被當地官員鐫刻于碑,置于亭內,與對面的明代怡泉亭兩相映照,成為古鎮一大景觀。

大概是乾隆“到此一游”之類的詩題得太多了,據說他在位的60年中,作詩達41800首,平均每天達2首,因此,后人對他的詩題和書法見仁見智多有褒貶。他自己也覺得題詩太多,說是“五集篇成四萬奇,自賺點筆過多詞”。但是,后人對乾隆的重臣,體紅客大學士劉墉的書法卻是推崇備至,稱他“濃墨宰相”,為一代書家之冠。現在我們看到的虹飲山房的匾額,就是由劉墉親筆題寫。

當年,乾隆皇帝住在靈巖山行宮,而那些詞臣隨扈則住在虹飲山房。據信吏記載:劉墉曾二度在虹飲山房下榻,與主人徐士元相交默契,這“程子四箴”四個大字,就是劉墉專門贈給徐士元的。這個“程”字,指的是北宋理學家程熙、程灝,兩人為親兄弟,同學于周敦,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官至崇政殿說書,反對王安石新政,主張“專人欲,存天理”,壁如寡婦再嫁,他認為是大逆不道。為封建統治者辯護。所謂“程子四箴”也就是要求讀書人恪守本份,效忠朝廷。

這是虹飲山房的鎮園之寶:龍椅。它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座椅,是當年康熙南巡駐蹕靈巖山行宮時的圣駕專座。后來乾隆游木瀆時也坐過。它是用千年紫檀精制而成,九條金龍纏繞騰飛,顯示出至高無上的帝王之尊。這只龍椅原來一直保存在靈巖山上,文革中論落民間,最近虹飲山房修復時從民間收受而來。

虹飲山房的主人徐士元是位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讀書。徐士元有個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園中詩酒為樂,而且酒量極大,號稱“虹飲”又因宅園毗鄰虹橋,虹飲山房之名即由此而來。徐士元嗜飲卻從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規蹈矩,尤其對父母孝順,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為討二老歡心,他專門在園中建造了這座古戲臺,每逢春秋佳日,請來戲班子為二老演唱,以怡其心,安享天年。乾隆到木瀆,必游虹飲山房,而且一定要在這里看戲。據說,有一次,乾隆看戲看得高興,還親自登臺,舞劍助興,這倒真有點與民同樂了。

不過,與乾隆爺一起看戲,一般老百姓可沒有這樣的待遇,能在這露臺之上陪侍皇上看戲的,都是四品以上官員,其他地方官員和鄉紳只能在戲臺兩側的看樓里觀賞,而且這戲臺四周都有大內侍衛和官兵把守,一般人等是不得入內的。

在戲臺兩側的廊墻上,陳列著明清及至民國時期吳地名人書寫的對聯65幅,稱為“吳中聯墨寶鑒”,所選名人大都與木瀆有關,而且都是書壇一代大家,有著極深的藝術造詣。廊內還陳列著近百件清代牌匾,固其多為重臣大吏、進士舉人榜書題寫,書法精美,風格各異,加上精心刻制,妙趣橫生,極具收藏和欣賞審美價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盡情瀏覽一番,細細品嘗玩味。

現在,我們來到了東園,這里原是明代李氏的小隱園,以老樹奇石和竹林茂盛著稱。乾隆初年,此園被徐士元購得,增筑廳堂四進,主要用于生活起居,又在后園中疏池開徑,疊石栽花,成為一處精巧雅致的宅第園林,既可與古戲臺娛樂區相連,又可自成一統,十分清靜閑適。

這是轎廳,名為“離茨堂”,是當年徐士元迎客停轎的地方。“離茨”二字出自《離騷》,有“茨錄施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句,“茨錄施”皆為惡草,徐士元將其借喻小人,告誡自己近君子,遠小人,故以此為轎廳之名。

這是大廳,主人舉辦婚嫁喜事、祭祖典禮或招待貴賓的地方。中堂為《古木慈鳥圖》。表達了徐士元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兩側字畫值得一讀,其中這幅《春山訪友》,是徐士元留存至今唯一的一首詩作,詩意清新脫俗,寄托了詩人幽居隱逸的情懷。另一首是《夜讀山房》,作者談汝龍也是木瀆人,康熙南巡木瀆的時候,談汝龍作為木瀆秀才,當面向康熙獻詩一首,深得賞識,被欽取進京,入內庭任纂修,相當于現在的中央辦公廳秘書。

到了清末,徐家日漸衰落,這座東園為陳家購得。陳家的外孫女沈壽從小在這里長大,隨外祖母和姐姐沈立學習女紅,用功不輟,終成一代“刺繡皇后”。這座樓廳就是當年沈壽的繡樓,名“雪宦樓”,如今,我們在這里布設了沈壽紀念館,較為詳細地介紹了沈壽的生平、藝術成就和獲獎情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一看。

清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桂花飄香時節,沈壽出生于吳縣,即現在的蘇州喬司空巷。沈壽7歲的時候,開始在木瀆外婆家生活,為姐姐沈立穿針引線,學習繡藝。第一幅作品為《鸚鴻圖》,12歲時繡成《秋雨月上圖》。驚動長輩,15歲就以繡藝聞名姑蘇。

光緒二十年(即1894年),20歲的沈壽與紹興秀才、書畫家余覺結婚,住在蘇州范莊前。五年后,隨余覺遷居上海。

光緒三十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壽,沈壽與姐姐沈立、學生余靜芬等人繡成“八仙上壽圖”、“無量壽佛”兩幅壽屏,進獻慈禧,被慈禧磁后稱為“絕世神品”,人專旨農工商部領“四龍寶星”四等商勛,并親書“福”、“壽”二字分賜余沈夫婦。沈壽原名沈立蕓,得慈禧賜書后改名沈壽,并改號為“雪宦”。這時,朝廷采納農工商部建議,設立好繡工科,亦稱皇家繡工學校,沈壽為總教司,余覺為外事總辦。11月,余沈夫婦赴日本考察美術學校教學,第二年1月回國,帶回各種畫冊87本和刺繡小屏一架以及金線、顏料等,開始嘗試以西洋版畫及攝影圖片為繡稿,開創“仿真繡”技藝,其貢獻具有劃時代意義。

光緒三十二年,沈壽用“仿真繡”技藝繡制了我國第一幅人物肖像刺繡作品《意大利皇后愛麗娜像》參加意大利都朗博覽會獲一等獎,被授予“世界至大榮譽最高之卓越獎狀”,被譽為“神針”。

辛亥革命爆發,沈壽的女工繡工科解散,余沈夫婦去天津創辦自立繡工傳習所,1920xx年,應張騫之邀,沈壽去南通任女工傳習所所長,為南通培養繡女150多人。第二年2月,美國為紀念巴拿馬運河通航,在舊金山舉行博覽會,沈壽的《世界救世主耶酥像》獲博覽會一等獎,聲名遠播,被譽為“繡圣”。

1920xx年10月沈壽患病。臥病期間,沈壽口述自己一生繡技的經驗理論要點,由張騫手記整理成《雪宦繡譜》,開中國工藝專書之先河。在此期間,沈壽還抱病繡成了她一生中最后一幅作品《女優倍克像》。1920xx年6月8日(農歷五月初三),沈壽病逝,終年47歲,葬南通黃泯山。

作為一代刺繡皇后,沈壽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刺繡藝術人才,為蘇繡在國際上贏得了巨大榮譽。這就是沈壽的大弟子金靜芬,解放后蘇州刺繡研究所第一任所長,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這位是沈壽的侄女沈粹縝,也就是鄒韜奮的夫人,這是他們的全家福,中間就是鄒家華。沈壽是蘇繡的驕傲,也是木瀆的驕傲。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來到了西園,這里原來是明代東林黨人五心一的別墅,建成于崇禎四年,即1631年。當時,五心一因彈劾宦官魏忠賢,被削籍遣歸。先在蘇州建造田園居,也就是現在拙政園的東園部分,仍嫌城中煩囂,便在木瀆香溪之濱建秀野園,時常邀上三五同志,在園中游觀酬唱,排遣情懷。不久,五心一重被朝廷起用,先后做過太仆卿(相當于現在的中宣部副部長)、應天府甲(相當于現在的北京市市長)、少司寇(相當于現在的司法部副部長)。

大家都知道,我們木瀆不但是江南唯一的園林古鎮,而且是乾隆六次到過的地方。因此,在修復虹飲山房過程中,我們走遍大江南北,遍搜民間有關清代皇牘文化的珍藏之物,現在,就請大家隨我去欣賞一下這些鎮園之寶,稀世珍品。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圣旨館,這里陳列著清代十位皇帝即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的二十道圣旨。平時,大家在古典戲劇和影視片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面,一位皇宮太監手捧黃綾在宣讀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其實,這些都是演出的道具,真正見過皇帝詔書和圣旨的人卻寥寥無幾。

那么,真正的圣旨又是怎樣的呢?

所謂“圣旨”,是民間對皇帝“詔書”、“封詔”的尊稱。“詔書”專指皇帝的命令文告;而“封告”就相當于現在組織部門的“委任狀”、“任命書”、“聘用文件”之類。“封詔”分“誥命”和“敕命”兩種:一品至五品授以誥命,圣旨用七彩綾;六品至九品授以敕命,用的是白綾。在清代,這種貴重的綾錦絲織品專門由江寧織造,我們熟知的《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就曾任過江寧織造,而他的外公李煦也擔任過蘇州織造。

圣旨一般有3米至5米長,寬33厘米。為什么這樣長呢?一是內容很多,不僅有官員的職銜、勛封等項,還有該官員的事跡。除了封勛官員本人,還對其先代和妻室實行“推思封贈”,甚至延及該官員的子孫后人。二是清代圣旨用“滿漢合壁”書寫:滿文行款從左至右,漢文行款從右至左,合于中幅而書“年月日”。年月按奉旨日期書寫,上面鈐蓋“制誥之寶”也就是皇帝的“玉璽”。

為了防止圣旨的假冒偽造,古代圣旨還有它特定的防偽標志。請看這些圣旨的兩端,有兩條上下翻飛的銀龍,中間是“奉天誥命”四個氣韻非凡的篆字,既神圣威武,又動感壯美,這就是清代圣旨的防偽標記。

從圣旨的圖案中,能看出被賜者的地位等級。五品以下的一般用祥云圖案,五品以上則為瑞鶴。

對于圣旨的保管,歷代都有相當嚴格的規定。官員得到皇帝授予的圣旨后,就把圣旨小心翼翼地珍藏于秘箱內,而另外復制木刻匾牌懸掛于殿堂之上,以顯示家族之榮耀。如果偶然遇到水、火或偷盜導致毀失者,經申請復議,準許給予補給;如果是因為收藏保管不慎導致蟲蛀、損壞者,輕者罰俸祿六個月,重者革去官職;最為嚴重的就是將圣旨典當,則違反了大清刑律,除了追奪繳還外,還將移交刑部,以欺君之罪論處。

明清二代專門書寫圣旨的人稱為“庶吉士”,而“庶吉士”必須是進士出身的翰林院大學士,擅長書法,文采飛揚。我國著名書法家柳公權、顏真卿、董其昌等一度擔任過“庶吉士”,專門書寫圣旨。因此,歷代圣旨的字跡圓潤飄逸,行文遣詞相當洗練,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和學術研究價值。

圣旨用料的質量,還反映了當時國力的盛衰。清代盛世的圣旨用綾都很講究,到了后期,用料越來越美。清看這幅光緒圣旨,它的用絲已粗糙得像麻布一樣了。偽“滿州帝國”傀儡皇帝溥儀索性將圣旨改為“指敘令”,其玉璽也由“司法部門”代替了。

慈禧太后在清后期因其專權保守簽訂了不少不平等條約,留下了千古罵名。不過,她在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下達的這份公告全民的“一視同仁”懿旨中,卻有其非常進步的一面。懿旨中表述:一、廢除滿漢不準通婚的禁令;二、勸阻漢族婦女纏足的陋習,使其恢復自然;三、禁止在漢女中選秀女。

科舉制度是中國封建王朝培養人才,選拔官吏的一項根本制度,自隋至清的1300余年中,有狀元750余人,進士11萬余人,舉人上百萬。中國歷代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興衰,無不與這一制度有著密切的聯系。西方文官考試制度的建立亦淵源于中國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觀。

這是一份由戶部開出的“執照”,相當于現在的介紹信,上面有考生的曾祖、祖父、父親三代姓名,如果該考生的出身成份不好,就沒有考試資格。考生持有這份“戶部執照”后,就可以到國子監換取這份監照,等于現在的準考證。古代雖然沒有照相機,但可以通過文字把考生的五官相貌描繪得一清二楚:“根據戶部冊報,溫世壽,系山西汾州府介休縣人,年十五歲,身巾、面白、無須------

這是一套光緒二十年河南鄉試題目。共分三場,第一場為“四書”三題,第二場為“五經”五題,第三場為“第”五道。這是一套完整的鄉試考卷,是河南省姚毓賢鄉試卷1—3場真跡,十分珍貴。清鄉試要求嚴格,起首為考生姓名、面形、年齡、描述,后書三代姓名,并印有監考、關防以及收卷官(分內收掌、外收掌)、彌封官、卷八官等官印。鄉試考取者即為舉人,三年后方可進京參加會試、殿試。

這就是科舉考試最高一級考試試卷——殿試卷。殿試是國家最高級別的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在太和殿(后改為保和殿)舉行,考中一甲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考中第二甲者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這是一份殿試卷,雙面書寫,書法功力深厚,內容切題,用語精彩,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學習范本。

封建科舉考試可謂考場森嚴,但依然擋不住各種稀奇古怪的作弊手段。這件絲綢夾帶長45厘米,寬38厘米把它雙面書寫對折成兩部分,便于考生藏于鞋內。每個字只有2—3毫米,筆劃細如發絲,書寫俊秀,共有2萬8千余字,包含了《四書》的全部內容和批注。此書如此之小,顯然是為考生作弊方便,但狡猾的書商卻在扉頁上寫有“幸勿誤帶入場”的字樣,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無非是為了避免考生一旦露餡而牽連到自己。

這里展示的是清代官服、頂戴以及其它宮廷用品。

明清官員著補服源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清朝沿用,文武官員各分一至九品,文官補子用禽鳥紋,武官補子用猛獸紋。各縫制在前胸和后背,是顯示官銜高低的明顯標志。這里陳列的是明朝二品文官補子,錦雞圖案,全部圖案用彩色金絲盤制而成;這是二品武官補子,獅子圖案。這里還個別陳列著清朝五品文官的白?補子,六品文官的鷺鷥補子。

清代官服做工考究,配色鮮麗明朗,光澤眩目,生動雅潔,十分珍貴。這里展示的有清代文武品官行褂、親王行褂,還有晚清的舒袖氅衣。

這是滿清官員的官帽和化翎。花翎是孔雀的羽毛,由皇帝賜戴,分三眼、雙眼和單眼三種。所謂眼,就是翎上似眼狀的環形花紋。三眼最貴,雙眼次之,單眼最次。清初,只有皇帝嫡親才能得到戴三眼花翎的賞賜,皇帝宗親有戴雙眼花翎的資格,五品以上內府大臣才能戴單眼花翎。到了乾隆時期,戴花翎的規定開始放寬,凡是為皇室做出重大貢獻的大臣也可以賜戴花翎,有的甚至可以戴三眼花翎。

各位游客:我們已從琳瑯滿目、富麗堂皇的清代皇牘文化藏品中走了出來,讓我們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再來欣賞這座園林的美景吧。當年,東林黨人王心一構筑的這座秀野園以水景取勝,池亭花木環池而構,參差錯落。在這里,我們既可近攬水影鳥語,遠矚靈巖山色,還可聆聽西墻外千年古剎明月寺的隱隱梵鈴,令人心曠神怡,仿佛置身于塵外仙境一般。

這是建于明崇禎二年(公元1620xx年)四月的怡泉亭,整座亭子全部采用石料構成,顯得古雅拙樸。怡泉亭的平面呈正方形,寬三點一米,高約四點五米,屋頂采用歇山檐式,用八塊條石合蓋而成。“怡泉”為人名,馮怡泉與殷心揖是當年鎮上的兩位好朋友,馮對殷十分信任,曾將畢生積蓄的一百兩銀子存放于殷處,不久馮怡泉因病猝死,膝下無后,殷心揖就將馮怡泉寄存的一百兩銀子,開井造亭,既方便了路人,又以這個特殊的方式來紀念亡友。人們對殷心揖重義輕利、高風亮節的君子風范贊嘆不已,把這座古老的怡泉亭看作是純真友誼的象征。殷心揖的弟子寫有《井亭》詩:“遺金昔日有怡泉,泉下埋名亦有年。今日翼然誰肯構,怡泉亭畔說怡泉。”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千年古剎——明月寺。明月寺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由僧明智所創,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道根重修,“文革”中曾遭毀,1993年修復開放。明月寺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樹林,每逢初春,“千樹萬樹梨花開”,成為古鎮一景,清李果有“梨花明月寺,芳草牧牛庵”的詩句,傳誦一時。明月寺與靈巖山上的靈巖寺在布局結構上相仿,一年四季香火旺盛,附近村鎮的老百姓平時喜歡到明月寺去寄托自己的祈盼。

這是一座明代古橋,名叫永安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個春秋。永安橋為單孔石拱橋,橋洞寬敞,倒影如環,葛蘿垂掛,古意盎然。當地的新婚男女或小兒滿月都有“走永安,祈福保平安”的習俗。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江南著名園林:嚴家花園。嚴家花園原名羨園,因園主姓嚴,當地人俗稱“嚴家花園”。

嚴家花園幾易其主,曾先后經歷了三位主人。第一代主人是清朝乾隆年間的蘇州大名士、《古詩源》作者沈德潛。后沈德潛官至太子太傅,被乾隆皇帝贊為“詩壇耆碩”。沈德潛原住蘇州葑門,雍正七年(1720xx年)遷隱木瀆,建屋筑園,號“靈巖山居”,在此開館授徒。

道光八年(1820xx年),此園被木瀆詩人錢端溪買下,錢氏疊石疏池,筑亭建樓,起名“端園”。此時,宅園初具規模,龔自珍對此園有“妙構極自然,意非人意造”的贊美。

光緒二十八年(1920xx年),端園轉讓給木瀆首富嚴國馨。嚴氏買下端園后,由香山幫建筑大師姚承祖率領能工巧匠重茸一新,嚴國馨的母親朱太夫人仰慕前賢,改“端園”為“羨園”。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現代建筑學家劉敦楨教授兩次來蘇州調查古建筑,對木瀆嚴家花園的布局與局部處理推崇備至,認為此園是蘇州園林中的代表作品,著名學者董軍教授也在他的《江南園林志》中,對嚴家花園作了重點介紹,并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嚴家花園的建造者姚承祖大師更是把嚴家花園作為自己平生最滿意的作品,在他的著作《營造法源》中載有大量嚴家花園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這是羨園大廳,名叫尚賢堂,是一座有著四百多年歷史的明朝建筑,因梁上有帽翅,俗稱紗帽廳;而廳中直柱均為楠木,故又稱楠木廳,此廳主要用于接待重要客人、舉辦紅白儀式、祭奠祖宗和商議族內大事。

作為一座江南名園,嚴家花園主要以其建筑布局疏密曲折,局部處理精巧著稱,體現出獨具匠心的造園藝術,整個花園分春夏秋冬四個部分,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第一部分:春景區。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棵高大茂盛的廣玉蘭,此樹相傳為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夜宿沈宅時所種。

友于書屋是當年嚴家馨的子孫們用功勤讀的地方,嚴家以經商發跡,希望有后輩棄商從政,光耀門楣,果然,嚴氏子孫不凡人才,其中就有曾擔任中國臺灣“國民黨總統”嚴家淦先生。

書屋后有一座湖石假山,恰似一堵天然屏障,高峻挺拔起到了欲揚先抑的效果。穿過假山,我們來到夏景區,夏園主要以賞荷為主,三兩好友置身廊內,陣陣消涼的荷風吹來,夾雜著一絲絲荷花的清香,讓人暑氣盡消,感覺來到了仙境一樣。在夏園內不同的角度欣賞這座湖石假山也別有情趣,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響,再假山上尋找自己的生肖。

大家看到一堵粉墻,以為這里是花園的盡頭了,其實不然,只要繞過這座天繪峰,里面就是另一個世界了。這里是秋景區,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所以用黃褐色的黃石來堆砌假山,渲染一種秋收的喜慶氣氛。對面有座水榭,名“聞木樨香”四周遍植桂花,每當仲夏,這里是丹桂飄香,沁人心脾,到了晚上,一輪明月倒影水中,隨波蕩漾,是賞秋月,聞桂花的最家去處,榭中有副對聯:“聞香思折桂,攻讀仰收螢”,寄托了園主期望子孫得中功名的美好愿望。

再往前,就是見山樓和眺農樓,當年嚴家小姐們在樓上憑欄遠望,可看見對面靈巖山、天平山的秀姿,以及農人們在田間躬耕勞作的情景。

這座平臺是園主特設的臨水舞臺,四周的建筑就是家人和親友聽曲賞戲的地方。站在這里,我們仿佛看到了當年高朋滿座,歌舞升平,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的熱鬧場面。

順著我手指的方向,大家可以看到有一條特色的長廊,它沿著地勢漸漸升高,讓人在不知不覺中登上二樓,因而又叫爬山廊。這是蘇州私家園林中最長的一條爬山廊,有是嚴家花園中最具有識別特征的建筑。

我們現在以經來到了冬景區,這個景區以庭院建筑為主,是園中建筑密度最高的一個,主要有聽雨軒、蔬影齋、海棠書屋等,這些建筑把空間分割為三個小院,三個小院既相隔有相連,互相穿插,在空間處理和景物設置方面富于變化,為冬日游園增添了不少樂趣。冬園內分別有琴室、棋室、書房和畫室,是當年主人以詩會友、以琴棋書畫自娛的主要場所。

這里是嚴家的內廳明是樓,是主人全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現在布置了嚴氏家族史館,詳細介紹了嚴氏由來和嚴家后人的情況,嚴家是木瀆大族,其后人經商從政,名聲遠揚,代表人物有嚴家燦、嚴家淦、唐人等。

各位來賓,關于木瀆古鎮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木瀆風光秀麗,物產豐富,大家回去時可順帶一些時令鮮果或木瀆特產棗泥麻餅、石家醬方等,愿大家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平安快樂,再見。

木瀆古鎮導游圖篇四

歡迎大家來木瀆古鎮旅游!木瀆位于蘇州城西南十公里處,距太湖五公里,是太湖十三個風景區,以吳越遺跡、山林石景和木瀆古鎮為特色,既有山林之勝,又有園林之美。

現在,我們就到木瀆古鎮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首先,我們來看這座石牌坊,上坊寫著“瑞門入勝”四個字,也就是說,當我們跨進這座吉祥門,就走進了古鎮悠遠的歷史畫卷。說起木瀆的“古”,我給大家講一下 木瀆之名的來歷。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了取悅美女西施,在這里大興土木,修姑蘇臺,建館娃宮。木材源源而至,竟把這一帶的河流港瀆全部堵塞,稱為“積 木塞瀆”。“木瀆”之名也就由此而來。

這條河道雖然貌不驚人,但在春秋歷史上赫赫有名。當年吳王為了討伐楚國,從陸地上開挖了這條全長230多公里的人工運河,經水路發兵,出奇制勝,取得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果,由此奠定了吳國的春秋霸主的地位。因為這條運河由伍子胥建議并率眾開鑿,后人為了紀念他,就稱此河為“胥江”。

河邊的這條長廊稱河棚,全長175米。河棚一面倚河,一面與民居邊成一體,為上街賣菜的菜農、船民和過往行人提供方便,夏天不遭日曬,雨天不受雨淋,因而深受歡迎。遠遠望去,百米河棚顯得錯落有致,高低不一,仿佛姑蘇園林中一道貼水的長廊,風姿綽約,平添了幾分美感。

大家看,這兒有兩座橋,一座叫“斜橋”,一座叫“邾巷橋”,兩橋一橫一堅,取袂而筑,相依相偎,因而又稱“雙橋”。請看。從太湖來的胥江和源自光福銅坑的香溪在斜橋下合二為一,一清一濁,形成一條明顯的分水嶺,這,就是著名的木瀆古十景之一的“斜橋分水”。

木瀆不僅是一個水鄉古鎮,由于鎮上私家園林眾多,因而又有“園林之鎮”的美譽。現在我們要參觀的就是以“江南三雕”見長的私家園林“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的主人馮桂芬是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政論家,因他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科一甲二名進士,也就是僅次于狀元的榜眼,所以人們稱他的故居為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占地約十畝。它的布局為前宅后院,坐南朝北,有照墻、門廳、大廳、樓廳、花園,形成一條縱軸線,是典型的清朝中期江南宅地園林風格。

主人馮桂芬因出生時,正值桂花開放,故得名桂芬。他自幼博覽群書,通曉經史,以才學負名鄉里,道光十二年,林則徐任江蘇巡撫時,識拔了素昧平生的馮桂芬,稱他為“百年以來僅見”的人才,并招入撫署讀書,收為學生。這一年,馮桂芬剛剛二十三歲。

這是馮宅大廳。名“顯志堂”。是主人招待貴賓的場所。堂名是主人當年春風得意時所題,顯示了胸中的雄偉抱負。廳內陳設古樸高雅,反映了主人的儒雅風范。

這里是馮桂芬的書房名“校邠廬”。馮桂芬高中榜眼之后留在京城任翰林院編修,因不滿官場的腐敗,不久就辭官回鄉。在這期間,馮桂芬寫下了他的政論代表作《校邠廬抗議》,他針對鴉片戰爭時期內憂外患的國情提出了四十條改革建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采西學、制洋器”,成為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先聲,又被后來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奉為先導。馮桂芬性格剛烈,嫉惡如仇,這副對聯“官久方知書有味,才明敢道事無難”,正是對馮桂芬一生仕宦生涯的總結。

郊鄰廬的建筑結構較為別致,匯聚了榜眼府內的木雕精華。首先,屋頂為三軒連綴,江南罕見,其次,在結構承重上又有獨到之處,兩根步柱不落地,用短柱替代,并飾以倒掛花籃,俗稱“花籃廳”,既增加了空間,又方便采光,這種集技術和藝術,實用和美觀于一體的建筑風格,正是當地香山幫巧匠高超智慧的體現。

這副石雕《盛世滋生圖》是我們榜眼府中的第二寶。此畫又名《姑蘇繁華圖》,由清人徐揚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繪,全長1225厘米,主要描繪了康乾盛世時蘇州的繁華景象,具體內容為“一城、一街、一鎮、一村”,而木瀆占了一村、一鎮,因此在民間流傳著這祥一句話:“姑蘇繁華圖,一半在木瀆”,木瀆當時的繁華可見一斑。

木瀆古鎮導游圖篇五

木瀆古鎮位于蘇州西郊靈巖山麓,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獨特的格局為江南諸多古鎮少有。木瀆更是江南唯一的園林古鎮。明清時有私家園林30多處,現已修復嚴家花園,虹飲山房、古松園、榜眼府第,盤隱草堂等,其深厚的文化蘊積,幽雅的園林環境,膾炙人口的歷史傳說,為現代都市人提供了一個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旅游休閑的好去處。

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迄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取悅美女西施,在靈巖山頂建館娃宮, 并增筑姑蘇臺, “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積木塞瀆”,木瀆由此得名。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詩人、詩選家沈德潛,清末啟蒙思想家、政論家馮桂芬,以及近現代的刺繡皇后沈壽、中國臺灣政要嚴家淦等等。

木瀆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鄰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橋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園林、名人故居等眾多的人文古跡,因而,木瀆景區名列太湖風景區十三個景區之首。作為中國唯一的園林古鎮,木瀆在明清時有私家園林30多處,迄今仍保留了10余處。

乃乾隆的老師、中國最長壽的詩人沈德潛故居,后歸木瀆首富嚴國馨,園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處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約,顯示了營造者獨具匠心的造園藝術,現代建筑學家劉敦楨、梁思成、童俊等人數次考察此園,倍加推崇,稱其為蘇州當地園林之“翹楚”。

是木瀆文人徐士元故宅,占地廣袤,建筑大氣,其“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勝過其它園林,乾隆每到木瀆必游此園。古松園是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舊宅,園中雕花樓精雕細琢,與洞庭東山雕花大樓為同一大師作品,堪稱南北姐妹雕花樓。

山塘街是木瀆的經濟中心,在那兒也有一處名園,那就是古松園:古松園在山塘街,因園中有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羅漢松而得名。古松園乃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舊宅,布局緊湊,保存完好。磚雕門樓深雕綴飾,形神有致;古松堂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以喻“八音聯歡”,如此造型在江南園林建筑中絕無二例;鳳凰樓為東山雕花大樓的前期作品,建筑和雕刻藝術如出一轍。后園小巧雅致,旖旎多姿。駐足雙層長廊,可近攬古松翠色,遠矚靈巖山景,令人頓生塵外之想。后園西側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沈壽傳人----姚建萍刺繡藝術館。

林則徐弟子馮桂芬的故居——榜眼府第也十分有名:榜眼府第在下塘街,為林則徐弟子、近代政論家馮桂芬故居。馮桂芬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一甲二名進士,故邑人稱其宅為“榜眼府第”。榜眼府第為前宅后園結構,占地近十畝,是典型的清代園林建筑風格。“江南三雕”(磚雕、木雕、石雕)為其主要特色。花園以池為中心,亭、軒、廊、榭、橋和黃石假山散落其間,高低錯落,綠樹掩映,充滿了詩情畫意。

木瀆還有一處勝景,那就是靈巖山:靈巖山風景區位于“秀絕冠江南”的靈巖山麓。景區內有吳王姑蘇臺、清代狀元畢沅的靈巖山館、清代大詩人張永夫紀念館等名勝,樓臺亭榭依山勢而建,九曲長廊因地形而走,清池涓流,岸曲水回,自古便是吳中著名的旅游勝地。順山而上,可尋訪館娃宮、西施洞、琴臺等春秋遺跡,朝拜東南第一佛教名剎靈巖山寺。

另外在木瀆古鎮西北,向以怪石、清泉、古楓“三絕”馳譽天下的天平山,和山塘街上的明月寺,也是不錯的去處。

要真正了解木瀆,她的悠久歷史,便是一定要知道的: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敗,獻美女西施與吳王。吳王夫差為取悅西施,在秀逸的靈巖山頂建造管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蘇臺,"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積木塞瀆",木瀆便由此得名。

天平山位于蘇州市城西15公里處,海拔201米。因有名人范仲淹的高祖葬在山的東麓,又名范墳山。北宋皇朝曾將天平山賜給范仲淹,也稱"賜山"。以楓、泉、石為著,并稱“三絕”。這里也是觀太湖的好地方。山麓有成片楓林,大者年逾四百,秋日經霜,層林盡染,稱“萬丈紅區”。半山有白云泉,譽為“吳中第一水”。其西有兩崖,對立如門,俗稱龍門,又稱一線天。山多奇峰怪石,山腰筆架峰后,巖石環回,挺秀奇偉,人稱“萬勿朝天”。東塢有范仲淹祖墳,俗稱“范墳”。

怪石、清泉、紅楓為天平三絕。山上奇石縱橫錯落,皆危聳向上,似古代大臣朝見皇上時手捧的朝笏,故稱此景觀為"萬笏朝天"。清泉出自巖名"白云泉",泉水由竹筒引入云泉精舍石壁下的缽中,又名缽盂泉,味極甘例,唐代茶圣陸羽品評為"吳中第一水"。紅楓為范仲淹17世孫范允臨從福建移來,尚存176株,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深秋時節,碧云紅葉,燦爛如霞,瑰麗奪目。

木瀆古鎮導游圖篇六

歡迎大家來木瀆古鎮旅游!木瀆位于蘇州城西南十公里處,距太湖五公里,是太湖十三個風景區,以吳越遺跡、山林石景和木瀆古鎮為特色,既有山林之勝,又有園林之美。

現在,我們就到木瀆古鎮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首先,我們來看這座石牌坊,上坊寫著“瑞門入勝”這四個字,也就是說,當我們跨進這座吉祥門,就走進了古鎮悠遠的歷史畫卷。說起木瀆的“古”,我給大家講一下 木瀆之名的來歷。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了取悅美女西施,在這里大興土木,修姑蘇臺,建館娃宮。木材源源而至,竟把這一帶的河流港瀆全部堵塞,稱為“積 木塞瀆”。“木瀆”之名也就由此而來了。

這條河道雖然貌不驚人的,但在春秋歷史上赫赫有名。當年吳王為了討伐楚國,從陸地上開挖了這條全長230多公里的人工運河,經水路發兵,出奇制勝,取得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果,由此奠定了吳國的春秋霸主的地位。因為這條運河由伍子胥建議并率眾開鑿,后人為了紀念他,就稱此河為“胥江”。

河邊的這條長廊稱河棚,全長175米。河棚一面倚河的,一面與民居邊成一體的,為上街賣菜的菜農、船民和過往行人提供方便,夏天不遭日曬,雨天不受雨淋,因而深受歡迎。遠遠望去,百米河棚顯得錯落有致,高低不一,仿佛姑蘇園林中一道貼水的長廊,風姿綽約,平添了幾分美感。

大家看,這兒有兩座橋,一座叫“斜橋”,一座叫“邾巷橋”,兩橋一橫一堅,取袂而筑,相依相偎,因而又稱“雙橋”。請看。從太湖來的胥江和源自光福銅坑的香溪在斜橋下合二為一,一清一濁,形成一條明顯的分水嶺,這,就是著名的木瀆古十景之一的“斜橋分水”。

木瀆不僅是一個水鄉古鎮,由于鎮上私家園林眾多,因而又有“園林之鎮”的美譽。現在我們要參觀的就是以“江南三雕”見長的私家園林“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的主人馮桂芬是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政論家,因他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科一甲二名進士,也就是僅次于狀元的榜眼了,所以人們稱他的故居為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占地約十畝。它的布局為前宅后院,坐南朝北,有照墻、門廳、大廳、樓廳、花園,形成一條縱軸線,是典型的清朝中期江南宅地園林風格。

主人馮桂芬因出生時,正值桂花開放,故得名桂芬。他自幼博覽群書,通曉經史,以才學負名鄉里,道光十二年,林則徐任江蘇巡撫時,識拔了素昧平生的馮桂芬,稱他為“百年以來僅見”的人才,并招入撫署讀書,收為學生。這一年,馮桂芬剛剛二十三歲。

這是馮宅大廳。名“顯志堂”。是主人招待貴賓的場所。堂名是主人當年春風得意時所題,顯示了胸中的雄偉抱負。廳內陳設古樸高雅,反映了主人的儒雅風范。

這里是馮桂芬的書房名“校邠廬”。馮桂芬高中榜眼之后留在京城任翰林院編修,因不滿官場的敗壞,不久就辭官回鄉。在這期間,馮桂芬寫下了他的政論代表作《校邠廬抗議》,他針對壓片戰爭時期內憂外患的國情提出了四十條改革建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采西學、制洋器”,成為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先聲,又被后來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奉為先導。馮桂芬性格剛烈,嫉惡如仇,這副對聯“官久方知書有味,才明敢道事無難”,正是對馮桂芬一生仕宦生涯的總結。

郊鄰廬的建筑結構較為別致,匯聚了榜眼府內的木雕精華。首先,屋頂為三軒連綴,江南罕見,其次,在結構承重上又有獨到之處,兩根步柱不落地,用短柱替代,并飾以倒掛花籃,俗稱“花籃廳”,既增加了空間,又方便采光,這種集技術和藝術,實用和美觀于一體的建筑風格,正是當地香山幫巧匠高超智慧的體現。

這副石雕《盛世滋生圖》是我們榜眼府中的第二寶。此畫又名《姑蘇繁華圖》,由清人徐揚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繪,全長1225厘米,主要描繪了康乾盛世時蘇州的繁華景象,具體內容為“一城、一街、一鎮、一村”,而木瀆占了一村、一鎮,因此在民間流傳著這祥一句話:“姑蘇繁華圖,一半在木瀆”,木瀆當時的繁華可見一斑。

木瀆古鎮導游圖篇七

歡迎大家來木瀆古鎮旅游!木瀆位于蘇州城西南十公里處,距太湖五公里,是太湖十三個風景區,以吳越遺跡、山林石景和木瀆古鎮為特色,既有山林之勝,又有園林之美。

現在,我們就到木瀆古鎮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首先,我們來看這座石牌坊,上坊寫著“瑞門入勝”四個字,也就是說,當我們跨進這座吉祥門,就走進了古鎮悠遠的歷史畫卷。說起木瀆的“古”,我給大家講一下木瀆之名的來歷。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了取悅美女西施,在這里大興土木,修姑蘇臺,建館娃宮。木材源源而至,竟把這一帶的河流港瀆全部堵塞,稱為“積木塞瀆”。“木瀆”之名也就由此而來。

這條河道雖然貌不驚人,但在春秋歷史上赫赫有名。當年吳王為了討伐楚國,從陸地上開挖了這條全長230多公里的人工運河,經水路發兵,出奇制勝,取得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果,由此奠定了吳國的春秋霸主的地位。因為這條運河由伍子胥建議并率眾開鑿,后人為了紀念他,就稱此河為“胥江”。

河邊的這條長廊稱河棚,全長175米。河棚一面倚河,一面與民居邊成一體,為上街賣菜的菜農、船民和過往行人提供方便,夏天不遭日曬,雨天不受雨淋,因而深受歡迎。遠遠望去,百米河棚顯得錯落有致,高低不一,仿佛姑蘇園林中一道貼水的長廊,風姿綽約,平添了幾分美感。

大家看,這兒有兩座橋,一座叫“斜橋”,一座叫“邾巷橋”,兩橋一橫一堅,取袂而筑,相依相偎,因而又稱“雙橋”。請看。從太湖來的胥江和源自光福銅坑的香溪在斜橋下合二為一,一清一濁,形成一條明顯的分水嶺,這,就是著名的木瀆古十景之一的“斜橋分水”。

木瀆不僅是一個水鄉古鎮,由于鎮上私家園林眾多,因而又有“園林之鎮”的美譽。現在我們要參觀的就是以“江南三雕”見長的私家園林“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的主人馮桂芬是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政論家,因他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科一甲二名進士,也就是僅次于狀元的榜眼,所以人們稱他的故居為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占地約十畝。它的布局為前宅后院,坐南朝北,有照墻、門廳、大廳、樓廳、花園,形成一條縱軸線,是典型的清朝中期江南宅地園林風格。

主人馮桂芬因出生時,正值桂花開放,故得名桂芬。他自幼博覽群書,通曉經史,以才學負名鄉里,道光十二年,林則徐任江蘇巡撫時,識拔了素昧平生的馮桂芬,稱他為“百年以來僅見”的人才,并招入撫署讀書,收為學生。這一年,馮桂芬剛剛二十三歲。

這是馮宅大廳。名“顯志堂”。是主人招待貴賓的場所。堂名是主人當年春風得意時所題,顯示了胸中的雄偉抱負。廳內陳設古樸高雅,反映了主人的儒雅風范。

這里是馮桂芬的書房名“校邠廬”。馮桂芬高中榜眼之后留在京城任翰林院編修,因不滿官場的腐敗,不久就辭官回鄉。在這期間,馮桂芬寫下了他的政論代表作《校邠廬抗議》,他針對鴉片戰爭時期內憂外患的國情提出了四十條改革建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采西學、制洋器”,成為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先聲,又被后來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奉為先導。馮桂芬性格剛烈,嫉惡如仇,這副對聯“官久方知書有味,才明敢道事無難”,正是對馮桂芬一生仕宦生涯的總結。

郊鄰廬的建筑結構較為別致,匯聚了榜眼府內的木雕精華。首先,屋頂為三軒連綴,江南罕見,其次,在結構承重上又有獨到之處,兩根步柱不落地,用短柱替代,并飾以倒掛花籃,俗稱“花籃廳”,既增加了空間,又方便采光,這種集技術和藝術,實用和美觀于一體的建筑風格,正是當地香山幫巧匠高超智慧的體現。

這副石雕《盛世滋生圖》是我們榜眼府中的第二寶。此畫又名《姑蘇繁華圖》,由清人徐揚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繪,全長1225厘米,主要描繪了康乾盛世時蘇州的繁華景象,具體內容為“一城、一街、一鎮、一村”,而木瀆占了一村、一鎮,因此在民間流傳著這祥一句話:“姑蘇繁華圖,一半在木瀆”,木瀆當時的繁華可見一斑。

進入內宅,我們就可以看到榜眼府第的第三寶:磚雕門樓。這座磚雕門樓建于清嘉慶年間,磚雕內容均為戲文圖案,有“漁樵耕讀”、“太白醉灑”等,表現了主人崇尚的人生境界。中間四字“通德高風”,既高風亮節的意思,是馮桂芬的又一位恩師潘世恩所寫。

內廳名叫芙蓉樓,以芙蓉“出污泥而不染”之寓意,來表達主人的高潔品性。另外,芙蓉花生命力旺盛,因而也有希望家族興旺發達的意思。

后花園面積很大,園中有亭榭廊軒,點綴在紅花綠樹之中,最有特色的是,我們在山頂的含山亭可登高望遠,俊逸挺秀的“吳中第一山”靈巖山一下躍入您的眼簾,激起你對吳王、西施故事的無限遐思。

木瀆鎮上有兩處“雙橋”,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有“小雙橋”之稱的西安橋和小日暉橋。站在西安橋上向東望去,就是百步之遙的東安橋,兩橋一座精致,一座雄麗,遙相呼應,俗稱“姐妹橋”。站在橋上向西望去,就是著名的木瀆古“十景”之一的“姜潭漁火”。每逢夜幕降臨,岸上的萬家燈火,滿天閃爍的繁星與江中的點點漁火相映成輝,讓人留連忘返。

這是虹橋,始建于宋代。每當夕陽西下,放眼西望,可見夕陽正和香溪、虹橋形成一線。遲暮的日光把香溪水染成一匹彩綢,給兩岸的粉墻黛瓦披上襲朱紗,絢麗無比,這就是木瀆十景中著名的“虹橋晚照”。

我們現在正走在山塘街上,這是一條百年老街,當年康熙、乾隆就是沿著這條街登上靈巖山的。由于山塘街背倚靈巖。面臨香溪,依山傍水,在古代的時候有許多達官貴族在此居住。接下來我們參觀的就是清末木瀆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漁的舊宅-------古松園。

古松園的主人蔡少漁早年在上海經營洋貨生意,發達后回鄉造屋置地,有良田萬頃,從這幅《古松園鳥看圖》可以看出,古松園小巧精致,曲折幽深,是典型的清代宅第園林。

穿過門廳,進入天井,回首可見一座磚雕門樓,門樓上下坊分別刻有“老子西游入關”、“瘋僧掃秦”、“將相和”、“截江奪斗”、“張羽傳書”、“寧戚飯牛”等一組歷史故事,字枋為“明德惟馨”,兩側兜肚分別為“張良拾履”和“高山流水”,整座門樓深雕綴飾,形神有致,尤其“張良拾履”中的拱橋和“高山流水”中的水浪波紋,生動逼真,有極強的質感,充分體現出雕刻技藝的精妙。

這是一座抬梁式大廳,是主人接待貴賓和操辦紅白喜事的地方。正廳為仿明建筑,步桿和內四界的梁架上各有四對棹木,形如古代官帽翼翅,俗稱紗帽廳。棹木上透雕了各種戲文故事,梁頭的山霧云和抱梁云為“鶴鳴九皋”圖案,氣韻生動,精妙絕倫。最有意思的是明間梁架正中一根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名為“八音聯歡”,寓意喜慶歡樂。

這是樓廳,只五間,兩側有廂房,因檐枋下端有十六只倒掛花籃,樓上軒梁雕有十六只鳳凰,因而人們又稱為“花籃樓”或“鳳凰樓”。鳳凰樓是東山雕花大樓的前期作品,建筑風格和雕刻藝術如出一轍,這里的所有雕刻均為吉祥圖案,民間稱為“討口彩”,如明間檐枋由東而西分別刻有畫、書、信、元寶,稱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次間檐枋刻有花籃、箱子、寶劍、葫蘆等,俗稱“暗八仙”;廂房檐枋上刻有海螺、風火輪、珊瑚、銅鼓等八件寶物,雅稱“八寶”,樓下是“木瀆名人館”,介紹了木瀆鎮上66位歷史和當代名人,圖文并茂,大家看后會對木瀆歷史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樓上是“書法藝術館”,集中展示了我們木瀆“書法之鄉”100多位當地書法家的精品力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上樓參觀。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古松園的后花園,在花園東側有一棵羅漢松,高逾十米,為明代遺物,據《吳縣志》記載,此樹已有五百多年樹齡,蔡少漁“古松園”之名既因此樹而來。不遠處有一株銀杏,粗可盈抱,枝干挺拔,秋天果實盈枝,初冬則滿樹金黃,為前宅后院帶來一片喜氣。

后花園建筑的最大特點就是以雙層長廊把亭臺樓閣連成一個整體,置身雙層曲廊之上,既可近攬古松翠色,又可這矚靈巖山景,這樣,古松園雖小,但于局面促之中,能領略山水之妙、自然之趣,不失為蘇州私家花園的精巧之作。

沿著山塘老街,我們繼續往前漫游,身邊是靜靜流淌的香溪河,傳說吳越春秋時,西施住在靈巖山館娃宮里,每日用香料沐浴,這洗妝水流入山下河水中,滿河生香,故得名香溪。沿著香溪漫步,我們就像聞到了二千五百年前吳宮花草的芳香。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木瀆最大的私家園林——虹飲山房。

虹飲山房是清代乾隆年間蘇州近郊著名園林,因為它門對香溪,背靠靈巖,其“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過于其它園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瀆的時候,必到虹飲山房,在這里游園、看戲、品茶、吟詩,直到夜色降臨,才依依不舍,順著門前的山塘街道,前往靈巖山行宮。因此,虹飲山房在當地又被稱為乾隆皇帝的“民間行宮”。

這就是御碼頭和御碑亭。乾隆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51年的春天,乾隆首次南巡,御舟經運河,轉胥江,折入香溪,在此舍舟登岸。

乾隆喜好游山玩水,舞文弄墨,所到之處,必賦詩題字。當他見到這條山塘街古道幽奇古絕,不由詩興大發,當即口占七律一首。后來,這首七律被當地官員鐫刻于碑,置于亭內,與對面的明代怡泉亭兩相映照,成為古鎮一大景觀。

大概是乾隆“到此一游”之類的詩題得太多了,據說他在位的60年中,作詩達41800首,平均每天達2首,因此,后人對他的詩題和書法見仁見智多有褒貶。他自己也覺得題詩太多,說是“五集篇成四萬奇,自賺點筆過多詞”。但是,后人對乾隆的重臣,體紅客大學士劉墉的書法卻是推崇備至,稱他“濃墨宰相”,為一代書家之冠。現在我們看到的虹飲山房的匾額,就是由劉墉親筆題寫。

當年,乾隆皇帝住在靈巖山行宮,而那些詞臣隨扈則住在虹飲山房。據信吏記載:劉墉曾二度在虹飲山房下榻,與主人徐士元相交默契,這“程子四箴”四個大字,就是劉墉專門贈給徐士元的。這個“程”字,指的是北宋理學家程熙、程灝,兩人為親兄弟,同學于周敦,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官至崇政殿說書,反對王安石新政,主張“專人欲,存天理”,壁如寡婦再嫁,他認為是大逆不道。為封建統治者辯護。所謂“程子四箴”也就是要求讀書人恪守本份,效忠朝廷。

這是虹飲山房的鎮園之寶:龍椅。它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座椅,是當年康熙南巡駐蹕靈巖山行宮時的圣駕專座。后來乾隆游木瀆時也坐過。它是用千年紫檀精制而成,九條金龍纏繞騰飛,顯示出至高無上的帝王之尊。這只龍椅原來一直保存在靈巖山上,文革中論落民間,最近虹飲山房修復時從民間收受而來。

虹飲山房的主人徐士元是位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讀書。徐士元有個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園中詩酒為樂,而且酒量極大,號稱“虹飲”又因宅園毗鄰虹橋,虹飲山房之名即由此而來。徐士元嗜飲卻從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規蹈矩,尤其對父母孝順,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為討二老歡心,他專門在園中建造了這座古戲臺,每逢春秋佳日,請來戲班子為二老演唱,以怡其心,安享天年。乾隆到木瀆,必游虹飲山房,而且一定要在這里看戲。據說,有一次,乾隆看戲看得高興,還親自登臺,舞劍助興,這倒真有點與民同樂了。

不過,與乾隆爺一起看戲,一般老百姓可沒有這樣的待遇,能在這露臺之上陪侍皇上看戲的,都是四品以上官員,其他地方官員和鄉紳只能在戲臺兩側的看樓里觀賞,而且這戲臺四周都有大內侍衛和官兵把守,一般人等是不得入內的。

在戲臺兩側的廊墻上,陳列著明清及至民國時期吳地名人書寫的對聯65幅,稱為“吳中聯墨寶鑒”,所選名人大都與木瀆有關,而且都是書壇一代大家,有著極深的藝術造詣。廊內還陳列著近百件清代牌匾,固其多為重臣大吏、進士舉人榜書題寫,書法精美,風格各異,加上精心刻制,妙趣橫生,極具收藏和欣賞審美價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盡情瀏覽一番,細細品嘗玩味。

現在,我們來到了東園,這里原是明代李氏的小隱園,以老樹奇石和竹林茂盛著稱。乾隆初年,此園被徐士元購得,增筑廳堂四進,主要用于生活起居,又在后園中疏池開徑,疊石栽花,成為一處精巧雅致的宅第園林,既可與古戲臺娛樂區相連,又可自成一統,十分清靜閑適。

這是轎廳,名為“離茨堂”,是當年徐士元迎客停轎的地方。“離茨”二字出自《離騷》,有“茨錄施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句,“茨錄施”皆為惡草,徐士元將其借喻小人,告誡自己近君子,遠小人,故以此為轎廳之名。

這是大廳,主人舉辦婚嫁喜事、祭祖典禮或招待貴賓的地方。中堂為《古木慈鳥圖》。表達了徐士元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兩側字畫值得一讀,其中這幅《春山訪友》,是徐士元留存至今唯一的一首詩作,詩意清新脫俗,寄托了詩人幽居隱逸的情懷。另一首是《夜讀山房》,作者談汝龍也是木瀆人,康熙南巡木瀆的時候,談汝龍作為木瀆秀才,當面向康熙獻詩一首,深得賞識,被欽取進京,入內庭任纂修,相當于現在的中央辦公廳秘書。

到了清末,徐家日漸衰落,這座東園為陳家購得。陳家的外孫女沈壽從小在這里長大,隨外祖母和姐姐沈立學習女紅,用功不輟,終成一代“刺繡皇后”。這座樓廳就是當年沈壽的繡樓,名“雪宦樓”,如今,我們在這里布設了沈壽紀念館,較為詳細地介紹了沈壽的生平、藝術成就和獲獎情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一看。

清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桂花飄香時節,沈壽出生于吳縣,即現在的蘇州喬司空巷。沈壽7歲的時候,開始在木瀆外婆家生活,為姐姐沈立穿針引線,學習繡藝。第一幅作品為《鸚鴻圖》,12歲時繡成《秋雨月上圖》。驚動長輩,15歲就以繡藝聞名姑蘇。

光緒二十年(即1894年),20歲的沈壽與紹興秀才、書畫家余覺結婚,住在蘇州范莊前。五年后,隨余覺遷居上海。

光緒三十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壽,沈壽與姐姐沈立、學生余靜芬等人繡成“八仙上壽圖”、“無量壽佛”兩幅壽屏,進獻慈禧,被慈禧磁后稱為“絕世神品”,人專旨農工商部領“四龍寶星”四等商勛,并親書“福”、“壽”二字分賜余沈夫婦。沈壽原名沈立蕓,得慈禧賜書后改名沈壽,并改號為“雪宦”。這時,朝廷采納農工商部建議,設立好繡工科,亦稱皇家繡工學校,沈壽為總教司,余覺為外事總辦。11月,余沈夫婦赴日本考察美術學校教學,第二年1月回國,帶回各種畫冊87本和刺繡小屏一架以及金線、顏料等,開始嘗試以西洋版畫及攝影圖片為繡稿,開創“仿真繡”技藝,其貢獻具有劃時代意義。

光緒三十二年,沈壽用“仿真繡”技藝繡制了我國第一幅人物肖像刺繡作品《意大利皇后愛麗娜像》參加意大利都朗博覽會獲一等獎,被授予“世界至大榮譽最高之卓越獎狀”,被譽為“神針”。

辛亥革命爆發,沈壽的女工繡工科解散,余沈夫婦去天津創辦自立繡工傳習所,1920xx年,應張騫之邀,沈壽去南通任女工傳習所所長,為南通培養繡女150多人。第二年2月,美國為紀念巴拿馬運河通航,在舊金山舉行博覽會,沈壽的《世界救世主耶酥像》獲博覽會一等獎,聲名遠播,被譽為“繡圣”。

1920xx年10月沈壽患病。臥病期間,沈壽口述自己一生繡技的經驗理論要點,由張騫手記整理成《雪宦繡譜》,開中國工藝專書之先河。在此期間,沈壽還抱病繡成了她一生中最后一幅作品《女優倍克像》。1920xx年6月8日(農歷五月初三),沈壽病逝,終年47歲,葬南通黃泯山。

作為一代刺繡皇后,沈壽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刺繡藝術人才,為蘇繡在國際上贏得了巨大榮譽。這就是沈壽的大弟子金靜芬,解放后蘇州刺繡研究所第一任所長,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這位是沈壽的侄女沈粹縝,也就是鄒韜奮的夫人,這是他們的全家福,中間就是鄒家華。沈壽是蘇繡的驕傲,也是木瀆的驕傲。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來到了西園,這里原來是明代東林黨人五心一的別墅,建成于崇禎四年,即1631年。當時,五心一因彈劾宦官魏忠賢,被削籍遣歸。先在蘇州建造田園居,也就是現在拙政園的東園部分,仍嫌城中煩囂,便在木瀆香溪之濱建秀野園,時常邀上三五同志,在園中游觀酬唱,排遣情懷。不久,五心一重被朝廷起用,先后做過太仆卿(相當于現在的中宣部副部長)、應天府甲(相當于現在的北京市市長)、少司寇(相當于現在的司法部副部長)。

大家都知道,我們木瀆不但是江南唯一的園林古鎮,而且是乾隆六次到過的地方。因此,在修復虹飲山房過程中,我們走遍大江南北,遍搜民間有關清代皇牘文化的珍藏之物,現在,就請大家隨我去欣賞一下這些鎮園之寶,稀世珍品。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圣旨館,這里陳列著清代十位皇帝即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的二十道圣旨。平時,大家在古典戲劇和影視片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面,一位皇宮太監手捧黃綾在宣讀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其實,這些都是演出的道具,真正見過皇帝詔書和圣旨的人卻寥寥無幾。

那么,真正的圣旨又是怎樣的呢?

所謂“圣旨”,是民間對皇帝“詔書”、“封詔”的尊稱。“詔書”專指皇帝的命令文告;而“封告”就相當于現在組織部門的“委任狀”、“任命書”、“聘用文件”之類。“封詔”分“誥命”和“敕命”兩種:一品至五品授以誥命,圣旨用七彩綾;六品至九品授以敕命,用的是白綾。在清代,這種貴重的綾錦絲織品專門由江寧織造,我們熟知的《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就曾任過江寧織造,而他的外公李煦也擔任過蘇州織造。

圣旨一般有3米至5米長,寬33厘米。為什么這樣長呢?一是內容很多,不僅有官員的職銜、勛封等項,還有該官員的事跡。除了封勛官員本人,還對其先代和妻室實行“推思封贈”,甚至延及該官員的子孫后人。二是清代圣旨用“滿漢合壁”書寫:滿文行款從左至右,漢文行款從右至左,合于中幅而書“年月日”。年月按奉旨日期書寫,上面鈐蓋“制誥之寶”也就是皇帝的“玉璽”。

為了防止圣旨的假冒偽造,古代圣旨還有它特定的防偽標志。請看這些圣旨的兩端,有兩條上下翻飛的銀龍,中間是“奉天誥命”四個氣韻非凡的篆字,既神圣威武,又動感壯美,這就是清代圣旨的防偽標記。

從圣旨的圖案中,能看出被賜者的地位等級。五品以下的一般用祥云圖案,五品以上則為瑞鶴。

對于圣旨的保管,歷代都有相當嚴格的規定。官員得到皇帝授予的圣旨后,就把圣旨小心翼翼地珍藏于秘箱內,而另外復制木刻匾牌懸掛于殿堂之上,以顯示家族之榮耀。如果偶然遇到水、火或偷盜導致毀失者,經申請復議,準許給予補給;如果是因為收藏保管不慎導致蟲蛀、損壞者,輕者罰俸祿六個月,重者革去官職;最為嚴重的就是將圣旨典當,則違反了大清刑律,除了追奪繳還外,還將移交刑部,以欺君之罪論處。

明清二代專門書寫圣旨的人稱為“庶吉士”,而“庶吉士”必須是進士出身的翰林院大學士,擅長書法,文采飛揚。我國著名書法家柳公權、顏真卿、董其昌等一度擔任過“庶吉士”,專門書寫圣旨。因此,歷代圣旨的字跡圓潤飄逸,行文遣詞相當洗練,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和學術研究價值。

圣旨用料的質量,還反映了當時國力的盛衰。清代盛世的圣旨用綾都很講究,到了后期,用料越來越美。清看這幅光緒圣旨,它的用絲已粗糙得像麻布一樣了。偽“滿州帝國”傀儡皇帝溥儀索性將圣旨改為“指敘令”,其玉璽也由“司法部門”代替了。

慈禧太后在清后期因其專權保守簽訂了不少不平等條約,留下了千古罵名。不過,她在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下達的這份公告全民的“一視同仁”懿旨中,卻有其非常進步的一面。懿旨中表述:一、廢除滿漢不準通婚的禁令;二、勸阻漢族婦女纏足的陋習,使其恢復自然;三、禁止在漢女中選秀女。

科舉制度是中國封建王朝培養人才,選拔官吏的一項根本制度,自隋至清的1300余年中,有狀元750余人,進士11萬余人,舉人上百萬。中國歷代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興衰,無不與這一制度有著密切的聯系。西方文官考試制度的建立亦淵源于中國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觀。

這是一份由戶部開出的“執照”,相當于現在的介紹信,上面有考生的曾祖、祖父、父親三代姓名,如果該考生的出身成份不好,就沒有考試資格。考生持有這份“戶部執照”后,就可以到國子監換取這份監照,等于現在的準考證。古代雖然沒有照相機,但可以通過文字把考生的五官相貌描繪得一清二楚:“根據戶部冊報,溫世壽,系山西汾州府介休縣人,年十五歲,身巾、面白、無須------

這是一套光緒二十年河南鄉試題目。共分三場,第一場為“四書”三題,第二場為“五經”五題,第三場為“第”五道。這是一套完整的鄉試考卷,是河南省姚毓賢鄉試卷1—3場真跡,十分珍貴。清鄉試要求嚴格,起首為考生姓名、面形、年齡、描述,后書三代姓名,并印有監考、關防以及收卷官(分內收掌、外收掌)、彌封官、卷八官等官印。鄉試考取者即為舉人,三年后方可進京參加會試、殿試。

這就是科舉考試最高一級考試試卷——殿試卷。殿試是國家最高級別的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在太和殿(后改為保和殿)舉行,考中一甲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考中第二甲者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這是一份殿試卷,雙面書寫,書法功力深厚,內容切題,用語精彩,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學習范本。

封建科舉考試可謂考場森嚴,但依然擋不住各種稀奇古怪的作弊手段。這件絲綢夾帶長45厘米,寬38厘米把它雙面書寫對折成兩部分,便于考生藏于鞋內。每個字只有2—3毫米,筆劃細如發絲,書寫俊秀,共有2萬8千余字,包含了《四書》的全部內容和批注。此書如此之小,顯然是為考生作弊方便,但狡猾的書商卻在扉頁上寫有“幸勿誤帶入場”的字樣,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無非是為了避免考生一旦露餡而牽連到自己。

這里展示的是清代官服、頂戴以及其它宮廷用品。

明清官員著補服源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清朝沿用,文武官員各分一至九品,文官補子用禽鳥紋,武官補子用猛獸紋。各縫制在前胸和后背,是顯示官銜高低的明顯標志。這里陳列的是明朝二品文官補子,錦雞圖案,全部圖案用彩色金絲盤制而成;這是二品武官補子,獅子圖案。這里還個別陳列著清朝五品文官的白?補子,六品文官的鷺鷥補子。

清代官服做工考究,配色鮮麗明朗,光澤眩目,生動雅潔,十分珍貴。這里展示的有清代文武品官行褂、親王行褂,還有晚清的舒袖氅衣。

這是滿清官員的官帽和化翎。花翎是孔雀的羽毛,由皇帝賜戴,分三眼、雙眼和單眼三種。所謂眼,就是翎上似眼狀的環形花紋。三眼最貴,雙眼次之,單眼最次。清初,只有皇帝嫡親才能得到戴三眼花翎的賞賜,皇帝宗親有戴雙眼花翎的資格,五品以上內府大臣才能戴單眼花翎。到了乾隆時期,戴花翎的規定開始放寬,凡是為皇室做出重大貢獻的大臣也可以賜戴花翎,有的甚至可以戴三眼花翎。

各位游客:我們已從琳瑯滿目、富麗堂皇的清代皇牘文化藏品中走了出來,讓我們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再來欣賞這座園林的美景吧。當年,東林黨人王心一構筑的這座秀野園以水景取勝,池亭花木環池而構,參差錯落。在這里,我們既可近攬水影鳥語,遠矚靈巖山色,還可聆聽西墻外千年古剎明月寺的隱隱梵鈴,令人心曠神怡,仿佛置身于塵外仙境一般。

這是建于明崇禎二年(公元1620xx年)四月的怡泉亭,整座亭子全部采用石料構成,顯得古雅拙樸。怡泉亭的平面呈正方形,寬三點一米,高約四點五米,屋頂采用歇山檐式,用八塊條石合蓋而成。“怡泉”為人名,馮怡泉與殷心揖是當年鎮上的兩位好朋友,馮對殷十分信任,曾將畢生積蓄的一百兩銀子存放于殷處,不久馮怡泉因病猝死,膝下無后,殷心揖就將馮怡泉寄存的一百兩銀子,開井造亭,既方便了路人,又以這個特殊的方式來紀念亡友。人們對殷心揖重義輕利、高風亮節的君子風范贊嘆不已,把這座古老的怡泉亭看作是純真友誼的象征。殷心揖的弟子寫有《井亭》詩:“遺金昔日有怡泉,泉下埋名亦有年。今日翼然誰肯構,怡泉亭畔說怡泉。”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千年古剎——明月寺。明月寺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由僧明智所創,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道根重修,“文革”中曾遭毀,1993年修復開放。明月寺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樹林,每逢初春,“千樹萬樹梨花開”,成為古鎮一景,清李果有“梨花明月寺,芳草牧牛庵”的詩句,傳誦一時。明月寺與靈巖山上的靈巖寺在布局結構上相仿,一年四季香火旺盛,附近村鎮的老百姓平時喜歡到明月寺去寄托自己的祈盼。

這是一座明代古橋,名叫永安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個春秋。永安橋為單孔石拱橋,橋洞寬敞,倒影如環,葛蘿垂掛,古意盎然。當地的新婚男女或小兒滿月都有“走永安,祈福保平安”的習俗。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江南著名園林:嚴家花園。嚴家花園原名羨園,因園主姓嚴,當地人俗稱“嚴家花園”。

嚴家花園幾易其主,曾先后經歷了三位主人。第一代主人是清朝乾隆年間的蘇州大名士、《古詩源》作者沈德潛。后沈德潛官至太子太傅,被乾隆皇帝贊為“詩壇耆碩”。沈德潛原住蘇州葑門,雍正七年(1720xx年)遷隱木瀆,建屋筑園,號“靈巖山居”,在此開館授徒。

道光八年(1820xx年),此園被木瀆詩人錢端溪買下,錢氏疊石疏池,筑亭建樓,起名“端園”。此時,宅園初具規模,龔自珍對此園有“妙構極自然,意非人意造”的贊美。

光緒二十八年(1920xx年),端園轉讓給木瀆首富嚴國馨。嚴氏買下端園后,由香山幫建筑大師姚承祖率領能工巧匠重茸一新,嚴國馨的母親朱太夫人仰慕前賢,改“端園”為“羨園”。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現代建筑學家劉敦楨教授兩次來蘇州調查古建筑,對木瀆嚴家花園的布局與局部處理推崇備至,認為此園是蘇州園林中的代表作品,著名學者董軍教授也在他的《江南園林志》中,對嚴家花園作了重點介紹,并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嚴家花園的建造者姚承祖大師更是把嚴家花園作為自己平生最滿意的作品,在他的著作《營造法源》中載有大量嚴家花園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這是羨園大廳,名叫尚賢堂,是一座有著四百多年歷史的明朝建筑,因梁上有帽翅,俗稱紗帽廳;而廳中直柱均為楠木,故又稱楠木廳,此廳主要用于接待重要客人、舉辦紅白儀式、祭奠祖宗和商議族內大事。

作為一座江南名園,嚴家花園主要以其建筑布局疏密曲折,局部處理精巧著稱,體現出獨具匠心的造園藝術,整個花園分春夏秋冬四個部分,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第一部分:春景區。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棵高大茂盛的廣玉蘭,此樹相傳為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夜宿沈宅時所種。

友于書屋是當年嚴家馨的子孫們用功勤讀的地方,嚴家以經商發跡,希望有后輩棄商從政,光耀門楣,果然,嚴氏子孫不凡人才,其中就有曾擔任中國臺灣“國民黨總統”嚴家淦先生。

書屋后有一座湖石假山,恰似一堵天然屏障,高峻挺拔起到了欲揚先抑的效果。穿過假山,我們來到夏景區,夏園主要以賞荷為主,三兩好友置身廊內,陣陣消涼的荷風吹來,夾雜著一絲絲荷花的清香,讓人暑氣盡消,感覺來到了仙境一樣。在夏園內不同的角度欣賞這座湖石假山也別有情趣,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響,再假山上尋找自己的生肖。

大家看到一堵粉墻,以為這里是花園的盡頭了,其實不然,只要繞過這座天繪峰,里面就是另一個世界了。這里是秋景區,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所以用黃褐色的黃石來堆砌假山,渲染一種秋收的喜慶氣氛。對面有座水榭,名“聞木樨香”四周遍植桂花,每當仲夏,這里是丹桂飄香,沁人心脾,到了晚上,一輪明月倒影水中,隨波蕩漾,是賞秋月,聞桂花的最家去處,榭中有副對聯:“聞香思折桂,攻讀仰收螢”,寄托了園主期望子孫得中功名的美好愿望。

再往前,就是見山樓和眺農樓,當年嚴家小姐們在樓上憑欄遠望,可看見對面靈巖山、天平山的秀姿,以及農人們在田間躬耕勞作的情景。

這座平臺是園主特設的臨水舞臺,四周的建筑就是家人和親友聽曲賞戲的地方。站在這里,我們仿佛看到了當年高朋滿座,歌舞升平,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的熱鬧場面。

順著我手指的方向,大家可以看到有一條特色的長廊,它沿著地勢漸漸升高,讓人在不知不覺中登上二樓,因而又叫爬山廊。這是蘇州私家園林中最長的一條爬山廊,有是嚴家花園中最具有識別特征的建筑。

我們現在以經來到了冬景區,這個景區以庭院建筑為主,是園中建筑密度最高的一個,主要有聽雨軒、蔬影齋、海棠書屋等,這些建筑把空間分割為三個小院,三個小院既相隔有相連,互相穿插,在空間處理和景物設置方面富于變化,為冬日游園增添了不少樂趣。冬園內分別有琴室、棋室、書房和畫室,是當年主人以詩會友、以琴棋書畫自娛的主要場所。

這里是嚴家的內廳明是樓,是主人全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現在布置了嚴氏家族史館,詳細介紹了嚴氏由來和嚴家后人的情況,嚴家是木瀆大族,其后人經商從政,名聲遠揚,代表人物有嚴家燦、嚴家淦、唐人等。

各位來賓,關于木瀆古鎮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木瀆風光秀麗,物產豐富,大家回去時可順帶一些時令鮮果或木瀆特產棗泥麻餅、石家醬方等,愿大家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平安快樂,再見。

木瀆古鎮導游圖篇八

歡迎大家來木瀆古鎮旅游!木瀆位于蘇州城西南十公里處,距太湖五公里,是太湖十三個風景區,以吳越遺跡、山林石景和木瀆古鎮為特色,既有山林之勝,又有園林之美。

現在,我們就到木瀆古鎮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首先,我們來看這座石牌坊,上坊寫著“瑞門入勝”四個字,也就是說,當我們跨進這座吉祥門,就走進了古鎮悠遠的歷史畫卷。說起木瀆的“古”,我給大家講一下 木瀆之名的來歷。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了取悅美女西施,在這里大興土木,修姑蘇臺,建館娃宮。木材源源而至,竟把這一帶的河流港瀆全部堵塞,稱為“積 木塞瀆”。“木瀆”之名也就由此而來。

這條河道雖然貌不驚人,但在春秋歷史上赫赫有名。當年吳王為了討伐楚國,從陸地上開挖了這條全長230多公里的人工運河,經水路發兵,出奇制勝,取得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果,由此奠定了吳國的春秋霸主的地位。因為這條運河由伍子胥建議并率眾開鑿,后人為了紀念他,就稱此河為“胥江”。

河邊的這條長廊稱河棚,全長175米。河棚一面倚河,一面與民居邊成一體,為上街賣菜的菜農、船民和過往行人提供方便,夏天不遭日曬,雨天不受雨淋,因而深受歡迎。遠遠望去,百米河棚顯得錯落有致,高低不一,仿佛姑蘇園林中一道貼水的長廊,風姿綽約,平添了幾分美感。

大家看,這兒有兩座橋,一座叫“斜橋”,一座叫“邾巷橋”,兩橋一橫一堅,取袂而筑,相依相偎,因而又稱“雙橋”。請看。從太湖來的胥江和源自光福銅坑的香溪在斜橋下合二為一,一清一濁,形成一條明顯的分水嶺,這,就是著名的木瀆古十景之一的“斜橋分水”。

木瀆不僅是一個水鄉古鎮,由于鎮上私家園林眾多,因而又有“園林之鎮”的美譽。現在我們要參觀的就是以“江南三雕”見長的私家園林“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的主人馮桂芬是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政論家,因他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科一甲二名進士,也就是僅次于狀元的榜眼,所以人們稱他的故居為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占地約十畝。它的布局為前宅后院,坐南朝北,有照墻、門廳、大廳、樓廳、花園,形成一條縱軸線,是典型的清朝中期江南宅地園林風格。

主人馮桂芬因出生時,正值桂花開放,故得名桂芬。他自幼博覽群書,通曉經史,以才學負名鄉里,道光十二年,林則徐任江蘇巡撫時,識拔了素昧平生的馮桂芬,稱他為“百年以來僅見”的人才,并招入撫署讀書,收為學生。這一年,馮桂芬剛剛二十三歲。

這是馮宅大廳。名“顯志堂”。是主人招待貴賓的場所。堂名是主人當年春風得意時所題,顯示了胸中的雄偉抱負。廳內陳設古樸高雅,反映了主人的儒雅風范。

這里是馮桂芬的書房名“校邠廬”。馮桂芬高中榜眼之后留在京城任翰林院編修,因不滿官場的敗壞,不久就辭官回鄉。在這期間,馮桂芬寫下了他的政論代表作《校邠廬抗議》,他針對壓片戰爭時期內憂外患的國情提出了四十條改革建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采西學、制洋器”,成為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先聲,又被后來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奉為先導。馮桂芬性格剛烈,嫉惡如仇,這副對聯“官久方知書有味,才明敢道事無難”,正是對馮桂芬一生仕宦生涯的總結。

郊鄰廬的建筑結構較為別致,匯聚了榜眼府內的木雕精華。首先,屋頂為三軒連綴,江南罕見,其次,在結構承重上又有獨到之處,兩根步柱不落地,用短柱替代,并飾以倒掛花籃,俗稱“花籃廳”,既增加了空間,又方便采光,這種集技術和藝術,實用和美觀于一體的建筑風格,正是當地香山幫巧匠高超智慧的體現。

這副石雕《盛世滋生圖》是我們榜眼府中的第二寶。此畫又名《姑蘇繁華圖》,由清人徐揚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繪,全長1225厘米,主要描繪了康乾盛世時蘇州的繁華景象,具體內容為“一城、一街、一鎮、一村”,而木瀆占了一村、一鎮,因此在民間流傳著這祥一句話:“姑蘇繁華圖,一半在木瀆”,木瀆當時的繁華可見一斑。

木瀆古鎮導游圖篇九

歡迎大家來木瀆古鎮旅游!木瀆位于蘇州城西南十公里處,距太湖五公里,是太湖十三個風景區,以吳越遺跡、山林石景和木瀆古鎮為特色,既有山林之勝,又有園林之美。

現在,我們就到木瀆古鎮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首先,我們來看這座石牌坊,上坊寫著“瑞門入勝”四個字,也就是說,當我們跨進這座吉祥門,就走進了古鎮悠遠的歷史畫卷。說起木瀆的“古”,我給大家講一下 木瀆之名的來歷。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了取悅美女西施,在這里大興土木,修姑蘇臺,建館娃宮。木材源源而至,竟把這一帶的河流港瀆全部堵塞,稱為“積 木塞瀆”。“木瀆”之名也就由此而來。

這條河道雖然貌不驚人,但在春秋歷史上赫赫有名。當年吳王為了討伐楚國,從陸地上開挖了這條全長230多公里的人工運河,經水路發兵,出奇制勝,取得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果,由此奠定了吳國的春秋霸主的地位。因為這條運河由伍子胥建議并率眾開鑿,后人為了紀念他,就稱此河為“胥江”。

河邊的這條長廊稱河棚,全長175米。河棚一面倚河,一面與民居邊成一體,為上街賣菜的菜農、船民和過往行人提供方便,夏天不遭日曬,雨天不受雨淋,因而深受歡迎。遠遠望去,百米河棚顯得錯落有致,高低不一,仿佛姑蘇園林中一道貼水的長廊,風姿綽約,平添了幾分美感。

大家看,這兒有兩座橋,一座叫“斜橋”,一座叫“邾巷橋”,兩橋一橫一堅,取袂而筑,相依相偎,因而又稱“雙橋”。請看。從太湖來的胥江和源自光福銅坑的香溪在斜橋下合二為一,一清一濁,形成一條明顯的分水嶺,這,就是著名的木瀆古十景之一的“斜橋分水”。

木瀆不僅是一個水鄉古鎮,由于鎮上私家園林眾多,因而又有“園林之鎮”的美譽。現在我們要參觀的就是以“江南三雕”見長的私家園林“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的主人馮桂芬是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政論家,因他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科一甲二名進士,也就是僅次于狀元的榜眼,所以人們稱他的故居為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占地約十畝。它的布局為前宅后院,坐南朝北,有照墻、門廳、大廳、樓廳、花園,形成一條縱軸線,是典型的清朝中期江南宅地園林風格。

主人馮桂芬因出生時,正值桂花開放,故得名桂芬。他自幼博覽群書,通曉經史,以才學負名鄉里,道光十二年,林則徐任江蘇巡撫時,識拔了素昧平生的馮桂芬,稱他為“百年以來僅見”的人才,并招入撫署讀書,收為學生。這一年,馮桂芬剛剛二十三歲。

這是馮宅大廳。名“顯志堂”。是主人招待貴賓的場所。堂名是主人當年春風得意時所題,顯示了胸中的雄偉抱負。廳內陳設古樸高雅,反映了主人的儒雅風范。

這里是馮桂芬的書房名“校邠廬”。馮桂芬高中榜眼之后留在京城任翰林院編修,因不滿官場的腐敗,不久就辭官回鄉。在這期間,馮桂芬寫下了他的政論代表作《校邠廬抗議》,他針對鴉片戰爭時期內憂外患的國情提出了四十條改革建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采西學、制洋器”,成為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先聲,又被后來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奉為先導。馮桂芬性格剛烈,嫉惡如仇,這副對聯“官久方知書有味,才明敢道事無難”,正是對馮桂芬一生仕宦生涯的總結。

郊鄰廬的建筑結構較為別致,匯聚了榜眼府內的木雕精華。首先,屋頂為三軒連綴,江南罕見,其次,在結構承重上又有獨到之處,兩根步柱不落地,用短柱替代,并飾以倒掛花籃,俗稱“花籃廳”,既增加了空間,又方便采光,這種集技術和藝術,實用和美觀于一體的建筑風格,正是當地香山幫巧匠高超智慧的體現。

這副石雕《盛世滋生圖》是我們榜眼府中的第二寶。此畫又名《姑蘇繁華圖》,由清人徐揚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繪,全長1225厘米,主要描繪了康乾盛世時蘇州的繁華景象,具體內容為“一城、一街、一鎮、一村”,而木瀆占了一村、一鎮,因此在民間流傳著這祥一句話:“姑蘇繁華圖,一半在木瀆”,木瀆當時的繁華可見一斑。

進入內宅,我們就可以看到榜眼府第的第三寶:磚雕門樓。這座磚雕門樓建于清嘉慶年間,磚雕內容均為戲文圖案,有“漁樵耕讀”、“太白醉灑”等,表現了主人崇尚的人生境界。中間四字“通德高風”,既高風亮節的意思,是馮桂芬的又一位恩師潘世恩所寫。

內廳名叫芙蓉樓,以芙蓉“出污泥而不染”之寓意,來表達主人的高潔品性。另外,芙蓉花生命力旺盛,因而也有希望家族興旺發達的意思。

后花園面積很大,園中有亭榭廊軒,點綴在紅花綠樹之中,最有特色的是,我們在山頂的含山亭可登高望遠,俊逸挺秀的“吳中第一山”靈巖山一下躍入您的眼簾,激起你對吳王、西施故事的無限遐思。

木瀆鎮上有兩處“雙橋”,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有“小雙橋”之稱的西安橋和小日暉橋。站在西安橋上向東望去,就是百步之遙的東安橋,兩橋一座精致,一座雄麗,遙相呼應,俗稱“姐妹橋”。站在橋上向西望去,就是著名的木瀆古“十景”之一的“姜潭漁火”。每逢夜幕降臨,岸上的萬家燈火,滿天閃爍的繁星與江中的點點 漁火相映成輝,讓人留連忘返。

這是虹橋,始建于宋代。每當夕陽西下,放眼西望,可見夕陽正和香溪、虹橋形成一線。遲暮的日光把香溪水染成一匹彩綢,給兩岸的粉墻黛瓦披上襲朱紗,絢麗無比,這就是木瀆十景中著名的“虹橋晚照”。

我們現在正走在山塘街上,這是一條百年老街,當年康熙、乾隆就是沿著這條街登上靈巖山的。由于山塘街背倚靈巖。面臨香溪,依山傍水,在古代的時候有許多達官貴族在此居住。接下來我們參觀的就是清末木瀆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漁的舊宅-------古松園。

古松園的主人蔡少漁早年在上海經營洋貨生意,發達后回鄉造屋置地,有良田萬頃,從這幅《古松園鳥看圖》可以看出,古松園小巧精致,曲折幽深,是典型的清代宅第園林。

穿過門廳,進入天井,回首可見一座磚雕門樓,門樓上下坊分別刻有“老子西游入關”、“瘋僧掃秦”、“將相和”、“截江奪斗”、“張羽傳書”、“寧戚飯牛”等一組歷史故事,字枋為“明德惟馨”,兩側兜肚分別為“張良拾履”和“高山流水”,整座門樓深雕綴飾,形神有致,尤其“張良拾履”中的拱橋和“高山流水”中 的水浪波紋,生動逼真,有極強的質感,充分體現出雕刻技藝的精妙。

這是一座抬梁式大廳,是主人接待貴賓和操辦紅白喜事的地方。正廳為仿明建筑,步桿和內四界的梁架上各有四對棹木,形如古代官帽翼翅,俗稱紗帽廳。棹木上透雕了各種戲文故事,梁頭的山霧云和抱梁云為“鶴鳴九皋”圖案,氣韻生動,精妙絕倫。最有意思的是明間梁架正中一根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名為“八音聯歡”,寓意喜慶歡樂。

這是樓廳,只五間,兩側有廂房,因檐枋下端有十六只倒掛花籃,樓上軒梁雕有十六只鳳凰,因而人們又稱為“花籃樓”或“鳳凰樓”。鳳凰樓是東山雕花大樓的前期作品,建筑風格和雕刻藝術如出一轍,這里的所有雕刻均為吉祥圖案,民間稱為“討口彩”,如明間檐枋由東而西分別刻有畫、書、信、元寶,稱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次間檐枋刻有花籃、箱子、寶劍、葫蘆等,俗稱“暗八仙”;廂房檐枋上刻有海螺、風火輪、珊瑚、銅鼓等八件寶物,雅稱“八寶”,樓下是“木瀆名人館”,介紹了木瀆鎮上66位歷史和當代名人,圖文并茂,大家看后會對木瀆歷史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樓上是“書法藝術館”,集中展示了我們木瀆“書法之鄉”100多位當地書法家的精品力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上樓參觀。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古松園的后花園,在花園東側有一棵羅漢松,高逾十米,為明代遺物,據《吳縣志》記載,此樹已有五百多年樹齡,蔡少漁“古松園”之名既因此樹而來。不遠處有一株銀杏,粗可盈抱,枝干挺拔,秋天果實盈枝,初冬則滿樹金黃,為前宅后院帶來一片喜氣。

后花園建筑的最大特點就是以雙層長廊把亭臺樓閣連成一個整體,置身雙層曲廊之上,既可近攬古松翠色,又可這矚靈巖山景,這樣,古松園雖小,但于局面促之中,能領略山水之妙、自然之趣,不失為蘇州私家花園的精巧之作。

沿著山塘老街,我們繼續往前漫游,身邊是靜靜流淌的香溪河,傳說吳越春秋時,西施住在靈巖山館娃宮里,每日用香料沐浴,這洗妝水流入山下河水中,滿河生香,故得名香溪。沿著香溪漫步,我們就像聞到了二千五百年前吳宮花草的芳香。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木瀆最大的私家園林——虹飲山房。

虹飲山房是清代乾隆年間蘇州近郊著名園林,因為它門對香溪,背靠靈巖,其“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過于其它園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瀆的時候,必到虹飲山房,在這里游園、看戲、品茶、吟詩,直到夜色降臨,才依依不舍,順著門前的山塘街道,前往靈巖山行宮。因此,虹飲山房在當地又被稱為乾隆 皇帝的“民間行宮”。

這就是御碼頭和御碑亭。乾隆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51年的春天,乾隆首次南巡,御舟經運河,轉胥江,折入香溪,在此舍舟登岸。

乾隆喜好游山玩水,舞文弄墨,所到之處,必賦詩題字。當他見到這條山塘街古道幽奇古絕,不由詩興大發,當即口占七律一首。后來,這首七律被當地官員鐫刻于碑,置于亭內,與對面的明代怡泉亭兩相映照,成為古鎮一大景觀。

大概是乾隆“到此一游”之類的詩題得太多了,據說他在位的60年中,作詩達41800首,平均每天達2首,因此,后人對他的詩題和書法見仁見智多有褒貶。他自己也覺得題詩太多,說是“五集篇成四萬奇,自賺點筆過多詞”。但是,后人對乾隆的重臣,體紅客大學士劉墉的書法卻是推崇備至,稱他“濃墨宰相”,為一代書家之冠。現在我們看到的虹飲山房的匾額,就是由劉墉親筆題寫。

當年,乾隆皇帝住在靈巖山行宮,而那些詞臣隨扈則住在虹飲山房。據信吏記載:劉墉曾二度在虹飲山房下榻,與主人徐士元相交默契,這“程子四箴”四個大字,就是劉墉專門贈給徐士元的。這個“程”字,指的是北宋理學家程熙、程灝,兩人為親兄弟,同學于周敦,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官至崇政殿說書,反對王安石新政,主張“專人欲,存天理”,壁如寡婦再嫁,他認為是大逆不道。為封建統治者辯護。所謂“程子四箴”也就是要求讀書人恪守本份,效忠朝廷。

這是虹飲山房的鎮園之寶:龍椅。它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座椅,是當年康熙南巡駐蹕靈巖山行宮時的圣駕專座。后來乾隆游木瀆時也坐過。它是用千年紫檀精制而成,九條金龍纏繞騰飛,顯示出至高無上的帝王之尊。這只龍椅原來一直保存在靈巖山上,文革中論落民間,最近虹飲山房修復時從民間收受而來。

虹飲山房的主人徐士元是位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讀書。徐士元有個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園中詩酒為樂,而且酒量極大,號稱“虹飲”又因宅園毗鄰虹橋,虹飲山房之名即由此而來。徐士元嗜飲卻從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規蹈矩,尤其對父母孝順,是遠近聞名的大孝子。為討二老歡心,他專門在園中建造了這座古戲臺,每逢春秋佳日,請來戲班子為二老演唱,以怡其心,安享天年。乾隆到木瀆,必游虹飲山房,而且一定要在這里看戲。據說,有一次,乾隆看戲看得高興,還親自登臺,舞劍助興,這倒真有點與民同樂了。

不過,與乾隆爺一起看戲,一般老百姓可沒有這樣的待遇,能在這露臺之上陪侍皇上看戲的,都是四品以上官員,其他地方官員和鄉紳只能在戲臺兩側的看樓里觀賞,而且這戲臺四周都有大內侍衛和官兵把守,一般人等是不得入內的。

在戲臺兩側的廊墻上,陳列著明清及至民國時期吳地名人書寫的對聯65幅, 稱為“吳中聯墨寶鑒”,所選名人大都與木瀆有關,而且都是書壇一代大家,有著極深的藝術造詣。廊內還陳列著近百件清代牌匾,固其多為重臣大吏、進士舉人榜書題寫,書法精美,風格各異,加上精心刻制,妙趣橫生,極具收藏和欣賞審美價值。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盡情瀏覽一番,細細品嘗玩味。

現在,我們來到了東園,這里原是明代李氏的小隱園,以老樹奇石和竹林茂盛著稱。乾隆初年,此園被徐士元購得,增筑廳堂四進,主要用于生活起居,又在后園中疏池開徑,疊石栽花,成為一處精巧雅致的宅第園林,既可與古戲臺娛樂區相連,又可自成一統,十分清靜閑適。

這是轎廳,名為“離茨堂”,是當年徐士元迎客停轎的地方。“離茨”二字出自《離騷》,有“茨錄施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句,“茨錄施”皆為惡草,徐士元將其借喻小人,告誡自己近君子,遠小人,故以此為轎廳之名。

這是大廳,主人舉辦婚嫁喜事、祭祖典禮或招待貴賓的地方。中堂為《古木慈鳥圖》。表達了徐士元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兩側字畫值得一讀,其中這幅《春山訪友》,是徐士元留存至今唯一的一首詩作,詩意清新脫俗,寄托了詩人幽居隱逸的情懷。另一首是《夜讀山房》,作者談汝龍也是木瀆人,康熙南巡木瀆的時候, 談汝龍作為木瀆秀才,當面向康熙獻詩一首,深得賞識,被欽取進京,入內庭任纂修,相當于現在的中央辦公廳秘書。

到了清末,徐家日漸衰落,這座東園為陳家購得。陳家的外孫女沈壽從小在這里長大,隨外祖母和姐姐沈立學習女紅,用功不輟,終成一代“刺繡皇后”。這座樓廳就是當年沈壽的繡樓,名“雪宦樓”,如今,我們在這里布設了沈壽紀念館,較為詳細地介紹了沈壽的生平、藝術成就和獲獎情況,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一看。

清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桂花飄香時節,沈壽出生于吳縣,即現在的蘇州喬司空巷。沈壽7歲的時候,開始在木瀆外婆家生活,為姐姐沈立穿針引線,學習繡藝。第一幅作品為《鸚鴻圖》,12歲時繡成《秋雨月上圖》。驚動長輩,15歲就以繡藝聞名姑蘇。

光緒二十年(即1894年),20歲的沈壽與紹興秀才、書畫家余覺結婚,住在蘇州范莊前。五年后,隨余覺遷居上海。

光緒三十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壽,沈壽與姐姐沈立、學生余靜芬等人繡成“八仙上壽圖”、“無量壽佛”兩幅壽屏,進獻慈禧,被慈禧磁后稱為“絕世神品”,人專旨農工商部領“四龍寶星”四等商勛,并親書“福”、“壽”二字分賜余沈夫婦。沈壽原名沈立蕓,得慈禧賜書后改名沈壽,并改號為“雪宦”。這時,朝廷采納農工 商部建議,設立好繡工科,亦稱皇家繡工學校,沈壽為總教司,余覺為外事總辦。11月,余沈夫婦赴日本考察美術學校教學,第二年1月回國,帶回各種畫冊87本和刺繡小屏一架以及金線、顏料等,開始嘗試以西洋版畫及攝影圖片為繡稿,開創“仿真繡”技藝,其貢獻具有劃時代意義。

光緒三十二年,沈壽用“仿真繡”技藝繡制了我國第一幅人物肖像刺繡作品《意大利皇后愛麗娜像》參加意大利都朗博覽會獲一等獎,被授予“世界至大榮譽最高之卓越獎狀”,被譽為“神針”。

辛亥革命爆發,沈壽的女工繡工科解散,余沈夫婦去天津創辦自立繡工傳習所,1920xx年,應張騫之邀,沈壽去南通任女工傳習所所長,為南通培養繡女150多人。第二年2月,美國為紀念巴拿馬運河通航,在舊金山舉行博覽會,沈壽的《世界救世主耶酥像》獲博覽會一等獎,聲名遠播,被譽為“繡圣”。

1920xx年10月沈壽患病。臥病期間,沈壽口述自己一生繡技的經驗理論要點,由張騫手記整理成《雪宦繡譜》,開中國工藝專書之先河。在此期間,沈壽還抱病繡成了她一生中最后一幅作品《女優倍克像》。1920xx年6月8日(農歷五月初三),沈壽病逝,終年47歲,葬南通黃泯山。

作為一代刺繡皇后,沈壽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刺繡藝術人才,為蘇繡在國際上贏得了巨大榮譽。這就是沈壽的大弟子金靜芬,解放后蘇州刺繡研究所第一任所長,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這位是沈壽的侄女沈粹縝,也就是鄒韜奮的夫人,這是他們的全家福,中間就是鄒家華。沈壽是蘇繡的驕傲,也是木瀆的驕傲。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來到了西園,這里原來是明代東林黨人五心一的別墅,建成于崇禎四年,即1631年。 當時,五心一因彈劾宦官魏忠賢,被削籍遣歸。先在蘇州建造田園居,也就是現在拙政園的東園部分,仍嫌城中煩囂,便在木瀆香溪之濱建秀野園,時常邀上三五同志,在園中游觀酬唱,排遣情懷。不久,五心一重被朝廷起用,先后做過太仆卿(相當于現在的中宣部副部長)、應天府甲(相當于現在的北京市市長)、少司寇 (相當于現在的司法部副部長)。

大家都知道,我們木瀆不但是江南唯一的園林古鎮,而且是乾隆六次到過的地方。因此,在修復虹飲山房過程中,我們走遍大江南北,遍搜民間有關清代皇牘文化的珍藏之物,現在,就請大家隨我去欣賞一下這些鎮園之寶,稀世珍品。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圣旨館,這里陳列著清代十位皇帝即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的二十道圣旨。平時,大家在古典戲劇和影視片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面,一位皇宮太監手捧黃綾在宣讀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其實,這些都是演出的道具,真正見過皇帝詔書和圣旨的人卻寥寥無幾。

那么,真正的圣旨又是怎樣的呢?

所謂“圣旨”,是民間對皇帝“詔書”、“封詔”的尊稱。“詔書”專指皇帝的命令文告;而“封告”就相當于現在組織部門的“委任狀”、“任命書”、“聘用文件”之類。“封詔”分“誥命”和“敕命”兩種:一品至五品授以誥命,圣旨用七彩綾;六品至九品授以敕命,用的是白綾。在清代,這種貴重的綾錦絲織品專門由 江寧織造,我們熟知的《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就曾任過江寧織造,而他的外公李煦也擔任過蘇州織造。

圣旨一般有3米至5米長,寬33厘 米。為什么這樣長呢?一是內容很多,不僅有官員的職銜、勛封等項,還有該官員的事跡。除了封勛官員本人,還對其先代和妻室實行“推思封贈”,甚至延及該官員的子孫后人。二是清代圣旨用“滿漢合壁”書寫:滿文行款從左至右,漢文行款從右至左,合于中幅而書“年月日”。年月按奉旨日期書寫,上面鈐蓋“制誥之 寶”也就是皇帝的“玉璽”。

為了防止圣旨的假冒偽造,古代圣旨還有它特定的防偽標志。請看這些圣旨的兩端,有兩條上下翻飛的銀龍,中間是“奉天誥命”四個氣韻非凡的篆字,既神圣威武,又動感壯美,這就是清代圣旨的防偽標記。

從圣旨的圖案中,能看出被賜者的地位等級。五品以下的一般用祥云圖案,五品以上則為瑞鶴。

對于圣旨的保管,歷代都有相當嚴格的規定。官員得到皇帝授予的圣旨后,就把圣旨小心翼翼地珍藏于秘箱內,而另外復制木刻匾牌懸掛于殿堂之上,以顯示家族之榮耀。如果偶然遇到水、火或偷盜導致毀失者,經申請復議,準許給予補給;如果是因為收藏保管不慎導致蟲蛀、損壞者,輕者罰俸祿六個月,重者革去官職;最為嚴 重的就是將圣旨典當,則違反了大清刑律,除了追奪繳還外,還將移交刑部,以欺君之罪論處。

明清二代專門書寫圣旨的人稱為“庶吉士”,而“庶吉士”必須是進士出身的翰林院大學士,擅長書法,文采飛揚。我國著名書法家柳公權、顏真卿、董其昌等一度擔任過“庶吉士”,專門書寫圣旨。因此,歷代圣旨的字跡圓潤飄逸,行文遣詞相當洗練,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和學術研究價值。

圣旨用料的質量,還反映了當時國力的盛衰。清代盛世的圣旨用綾都很講究,到了后期,用料越來越美。清看這幅光緒圣旨,它的用絲已粗糙得像麻布一樣了。偽“滿州帝國”傀儡皇帝溥儀索性將圣旨改為“指敘令”,其玉璽也由“司法部門”代替了。

慈禧太后在清后期因其專權保守簽訂了不少不平等條約,留下了千古罵名。不過,她在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下達的這份公告全民的“一視同仁”懿旨中,卻有其非常進步的一面。懿旨中表述:一、廢除滿漢不準通婚的禁令;二、勸阻漢族婦女纏足的陋習,使其恢復自然;三、禁止在漢女中選秀女。

科舉制度是中國封建王朝培養人才,選拔官吏的一項根本制度,自隋至清的1300余年中,有狀元750余人,進士11萬余人,舉人上百萬。中國歷代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興衰,無不與這一制度有著密切的聯系。西方文官考試制度的建立亦淵源于中國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是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觀。

這是一份由戶部開出的“執照”,相當于現在的介紹信,上面有考生的曾祖、祖父、父親三代姓名,如果該考生的出身成份不好,就沒有考試資格。考生持有這份“戶部執照”后,就可以到國子監換取這份監照,等于現在的準考證。古代雖然沒有照相機,但可以通過文字把考生的五官相貌描繪得一清二楚:“根據戶部冊報,溫世 壽,系山西汾州府介休縣人,年十五歲,身巾、面白、無須------

這是一套光緒二十年河南鄉試題目。共分三場,第一場為“四書”三題,第二場為“五經”五題,第三場為“第”五道。這是一套完整的鄉試考卷,是河南省姚毓賢鄉試卷1—3場真跡,十分珍貴。清鄉試要求嚴格,起首為考生姓名、面形、年齡、描述,后書三代姓名,并印有監考、關防以及收卷官(分內收掌、外收掌)、彌封官、卷八官等官印。鄉試考取者即為舉人,三年后方可進京參加會試、殿試。

這就是科舉考試最高一級考試試卷——殿試卷。殿試是國家最高級別的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在太和殿(后改為保和殿)舉行,考中一甲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考中第二甲者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這是一份殿試卷,雙面書寫,書法功力深厚,內容切題,用語精彩,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學習范 本。

封建科舉考試可謂考場森嚴,但依然擋不住各種稀奇古怪的作弊手段。這件絲綢夾帶長45厘米,寬38厘米把它雙面書寫對折成兩部分,便于考生藏于鞋內。每個字只有2—3毫米,筆劃細如發絲,書寫俊秀,共有2萬8千余字,包含了《四書》的全部內容和批注。此書如此之小,顯然是為考生作弊方便,但狡猾的書商卻在扉頁上寫有“幸勿誤帶入場”的字樣,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無非是為了避免考生一旦露餡而牽連到自己。

編輯:Edt_61

最近更新

薪火相傳!陜西這所民辦院校,名氣不大,實力卻很硬核
被校名耽誤的大學!天津這所高校,名氣不大,實力卻不容小覷 世界速看料
簡訊:手機怎么直播上課-教學小程序如何搭建
8個你最關心的高考專業話題,北大學霸組合一語道破天機 |上搜狐聊高考_當前資訊
【全球播資訊】高考后想上中外合辦,坑別亂踩!不然本科白讀四年!
2023年湖北省恩施州“招碩引博”、“才聚荊楚·智匯恩施”專項招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擬聘對象公示(第一批)
視焦點訊!2023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事業單位集中招聘高校畢業生崗位入圍面試考生及面試公告
2023安徽亳州市利辛縣公辦幼兒園招聘編外幼兒教師200人公告 要聞速遞
【新視野】2023廣西賀州教師招聘568人公告匯總
2023浙江溫州市瑞安市各級機關考試錄用公務員擬錄用人員公示(五)-焦點快播
河南城建學院召開2023年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暨調研座談會 環球熱點評
阿壩師范學院順利召開2022級學生軍訓動員大會
熱文:渤海大學舉辦校園開放日暨本科招生咨詢會
世界熱訊: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第九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校賽圓滿落幕
甘肅省委宣傳部專題調研指導隴東學院校報出版工作
江西高考狀元出爐,超高分數破紀錄,家庭背景曝光還真不是普通人 環球即時看
密歇根大學被控偽造學生成績,可能被取消大學資質?
卡內基梅隆大學十年間“擴招”近2000名中國學生!
薪火相傳!陜西這所民辦院校,名氣不大,實力卻很硬核
焦點訊息:青海2023一年級建造師考試報名流程
青海2023一級建造師考試報名時間:6月30日-7月10日_每日聚焦
江蘇2023年度一級建造師資格考試考務工作的通知
青海2023年度一級建造師資格考試考務工作的通知
為什么不建議自考新生盲目追求熱門專業?
2023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招生計劃-各專業招生人數是多少 頭條焦點
2023西安工商學院招生計劃-各專業招生人數是多少
2023山東航空服務本科分數線多少分
天天視點!2023湖南女子學院招生計劃-各專業招生人數是多少
2023貴州高考志愿有哪些批次
愿你帶著歐亞DNA遠行——西安歐亞學院會計學院2023屆畢業典禮暨學士學位授予儀式_世界熱資訊

熱點圖片

頻道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州华泰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 昆山施耐特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超通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路桥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力迈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博杰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杭州天扬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西城钢铁有限公司| 济宁五创机械有限公司| 烟台博迈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博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汤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宏品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市政中燕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邯郸新兴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焦作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长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东莞兆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新乡高服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张家港市亿利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连美机械有限公司| 挤出机械 有限公司| 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斗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市长城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川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英胜机械有限公司| 唐山隆鑫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炬峰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宜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苏州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精密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振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东田机械有限公司| 台州亚格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鑫水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金本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德实机械平湖有限公司| 北京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 机械 有限公司| 江阴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鸿企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富佳伟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湖北 钢铁有限公司| 鞍山宝得钢铁有限公司招聘岗位| 惠州德钢机械有限公司| 旭英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瑞安市方泰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赛信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鑫宏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华世丹机械有限公司| 安阳锻压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瑞安机械有限公司| 曲阜市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鹏则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金岸重工有限公司| 山东天力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海龙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机械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山东鑫鑫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宏光钢铁有限公司| 青岛欣鑫数控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纸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东莞市鸿铭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住重塑胶机械有限公司 | 新乡市长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四川盛和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新鹏辉钢铁有限公司| 杭州光大机械有限公司| 江西蓝翔重工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机械有限公司| 柳州欧维姆机械有限公司| 焦作 机械 有限公司| 烟台瑞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庆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康机械有限公司| 成都 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华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许昌 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起重机有限公司| 山东恒基钢铁有限公司| 黎城太行钢铁有限公司| 济宁高扬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市机械有限公司| 艾莎钢铁天津有限公司| 苏州神峰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赛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友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斯特克沃森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临沂美联重工有限公司| 昆山总馨机械有限公司| 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双畅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莱恩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永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北冠能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上海嘉迪机械有限公司| 朗维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星源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立洋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利德盛机械有限公司| 山西常平钢铁有限公司| 郑州山川重工有限公司| 徐州压力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双环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艾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北斗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青岛鑫泉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常州天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农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鼎亚精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济南东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杭州康比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威力机械有限公司| 黄石华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博兴县钢铁有限公司| 江苏恒悦机械有限公司| 广西美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衢州巨鑫机械有限公司| 芜湖 机械 有限公司| 湖南金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乐清市锐成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首达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木工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永乐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巨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徐州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靖江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造纸机械有限公司| 海沃机械扬州有限公司| 浙江长江机械有限公司| 维特根机械有限公司| 成都兴业邦达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鑫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传洋钢铁有限公司| 雅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顶峰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永华机械有限公司| 白鸽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昱庄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合肥金锡机械有限公司| 邯郸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新乐华宝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市钢铁有限公司| 财益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蔚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铭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 江苏东禾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宝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徐州恒辉编织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龙泰机械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 武汉东泰盛机械有限公司| 九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大连 机械有限公司| 德阳 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松铭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 登福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友池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金驰机械有限公司| 邢台市振成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飞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无锡精派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石家庄米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鼎盛重工有限公司| 佛山柯田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萧山凯兴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众旭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昊宇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三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汉中燕航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河山机械有限公司| 云南鑫豪钢铁有限公司| 三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科倍隆南京机械有限公司 | 连云港亚新钢铁有限公司| 龙川航辉钢铁有限公司| 华信陶瓷机械有限公司| 诸城市志诺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超通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迪鼎机械有限公司| 天赛塑胶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纳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高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长城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常州市丰丰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佳成机械有限公司| 比力特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鹤溪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梯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南通新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许昌市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舜诺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吉隆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巴蜀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联鑫钢铁有限公司| 安徽佶龙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 机械有限公司| 绿友园林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九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力净洗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昆山市众捷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长沙远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宁波旭升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金比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曲阜圣泰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佳成机械有限公司| 长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宁波正凯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巨远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北仑 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嘉兴瑞宏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临海正大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龙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天津市申成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邢台市振成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众德机械有限公司| 洛阳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春风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龙起重工有限公司| 三友医疗机械有限公司| 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森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木工机械有限公司| 济宁天鸿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市鹿城江心服装机械有限公司| 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锻压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圣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博山 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东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起泽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中天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康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福源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天宇机械有限公司| 贵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唐山经安钢铁有限公司| 天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凯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西安中天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富丽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广西柳工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聚力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 浩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海工机械有限公司| 泸州长江工程机械成套有限公司 | 洛阳博马农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康博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双狮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钦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 东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湖南 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友德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兴盛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新利钢铁有限公司| 贝奇尔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浙江海工机械有限公司|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徐州凯工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盈合机械有限公司| 太原 机械 有限公司| 南通市通州区三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威海 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万通重工有限公司| 贵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恒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力克机械有限公司| 济宁四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南阳市 机械有限公司| 常德三一机械有限公司| 淮南凯盛重工有限公司| 普思信机械部件有限公司| 众旭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中山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昆明 机械 有限公司| 靖江 机械有限公司| 中阳钢铁有限公司招聘| 亚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连云港亚新钢铁有限公司| 常州华机械有限公司| 衢州巨鑫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真牛起重机有限公司| 国发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龙口金正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恒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海邦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济南格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嘉峥机械有限公司| 临沂铸信机械有限公司| 力 机械 有限公司| 广州田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东莞钰兴机械有限公司| 武汉鑫金泽机械有限公司| 江西中天机械有限公司| 新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潍坊元鸣机械有限公司| 国发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张家港市贝尔机械有限公司| 山西中宇钢铁有限公司| 济宁恒远机械有限公司| 洛阳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汤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山西海威钢铁有限公司| 山东海宏重工有限公司| 北京富佳伟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南通市通州区三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市建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东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兰州 机械 有限公司| 富华重工有限公司老板| 无锡中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市台展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达亿钢铁有限公司| 唐山佳鑫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人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起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东华鼎机械有限公司| 肇庆市机械有限公司| 靖江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科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华西钢铁有限公司电话| 伟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河南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北阅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河南省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双鸟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良鑫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泰力起重设备有限公司| 惟其信石油机械(天津)有限公司| 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徐州博丰钢铁有限公司| 江苏久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四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青岛海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福州优利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金荣机械有限公司| 威尔达重工有限公司| 上海一达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郑州市建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洛阳翼明机械有限公司| 旭生机械深圳有限公司| 山东钢铁日照钢铁有限公司| 山东大华机械有限公司| 秦皇岛安丰钢铁有限公司| 湖北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 潍坊浩泰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成都固特机械有限公司| 湖北天和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北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河南千里马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金兴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恒迪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双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恩必信塑胶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捷合机械有限公司| 四川宏华友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 阳春市新钢铁有限公司| 五谷酿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塑机械有限公司| 湖北 机械 有限公司| 厦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常州小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 佳木斯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银鹰炊事机械有限公司| 武汉金火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厦门大禾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润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临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台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远鸿机械有限公司| 德耐尔压缩机械有限公司| 诺曼艾索机械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江苏凌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优能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矿山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北仑旭升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恒旺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省浩业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温岭林大机械有限公司| 泰上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钢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济南森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双友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瑞华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力盟机械有限公司| 娄底 有限公司 机械| 常州海杰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江苏瀚皋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金纬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中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 包装机械 有限公司| 浙江塑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嘉鲁特注塑机械有限公司 | 武汉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金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赛思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柳州市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石阀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浙江盛维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机械 有限公司| 合肥亿恒机械有限公司| 长沙益广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泉州宝隆机械有限公司| 张家港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荣利中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湖南民和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南通天成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东莞市兆恒机械有限公司| 泉州恒泉机械有限公司| 诸暨市 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松铭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台湾晁群机械有限公司| 衢州 机械有限公司| 欧力特机械有限公司| 潍坊市贝特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青岛诺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上海树新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盛美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 天津市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青岛博朗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东莞市新望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松仕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马鞍山钢铁有限公司| 广东粤韶钢铁有限公司| 温州立胜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杭州容瑞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 经纬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安捷起重吊装有限公司| 江苏源德机械有限公司| 金纬机械溧阳有限公司| 创宝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 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 富阳 机械有限公司| 张家港市饮料机械有限公司| 丹阳市华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 邹平宏鑫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 工业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开普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云龙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大牧人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济南恒铭钢铁有限公司| 台湾正河源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常州杭钢卓信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江门振达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比奥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绿峰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科瑞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贝诺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华飞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九源机械有限公司| 武汉益达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扬州恒佳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海陵机械有限公司| 成都刚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天津市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 溧阳市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华雄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明宇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闽源钢铁有限公司| 河南万合机械有限公司| 襄阳博亚机械有限公司| 临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湖南金峰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中华宇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永达输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徐州明文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洁宝机械有限公司| 玉环 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鼎龙机械有限公司| 四川开拓建筑机械租赁有限公司| 上海天勇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 上海冠龙阀门机械有限公司| 承德 机械有限公司| 襄阳博亚机械有限公司| 瑞安市华东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泽机械有限公司| 绍兴金江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江成机械有限公司| 京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欧耀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足航钢铁有限公司| 河南华北起重吊钩有限公司| 山东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布勒机械有限公司| 台州市双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昆山铭世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山西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湖北鄂重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 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海荣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黄氏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青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济南闽源钢铁有限公司| 长沙机械与制造有限公司| 裕民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苏州柯瑞机械有限公司| 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 中核天津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泰福特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起重机有限公司| 杭州金鸥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市佳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郑州 机械 有限公司| 青岛义龙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安来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奥宇钢铁有限公司| 东莞共荣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玉程机械有限公司| 江门广力机械有限公司| 西子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德州宝鼎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别具匠心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青岛义龙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凯奥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正钻机械有限公司| 泸州长江工程机械成套有限公司 | 海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安徽佶龙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闽源钢铁有限公司| 安来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永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 武汉瑞威特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天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三川德青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福建泉工机械有限公司| 北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新德宝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新燎原机械有限公司| 嵊州市龙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永华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与鑫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有限公司起名大全| 河南鼎科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市天赐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同三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利豪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中阳钢铁有限公司官网| 南通申通机械有限公司| 泉州佳升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瑞安市方泰机械有限公司| 福建三嘉钢铁有限公司| 东莞丰堡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 钢铁有限公司| 句容立成强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海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苏州德扬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天马食品包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深圳起航电商有限公司| 苏州恒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沃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沧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武汉东泰盛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博威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广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台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宿迁 机械 有限公司| 山东六丰机械有限公司| 山西秋林机械有限公司| 唐山安丰钢铁有限公司| 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 无锡旭英机械有限公司| 鸿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成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辽宁中冶石化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海兴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华北起重吊钩有限公司| 秦皇岛佰工钢铁有限公司| 常州先电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岛宇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科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威士机械有限公司| 韶瑞重工有限公司官网| 华泰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得士威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恒兴兴业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通绿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贝隆齐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兴达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天丰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大华机械有限公司| 斗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廊坊畅享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曼恩机械有限公司| 辽阳新达钢铁有限公司| 河北洲际重工有限公司| 咸阳联合机械有限公司| 潍坊圣旋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有限公司 英文| 温州镇田机械有限公司| 诸城盛和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山推工程机械结构件有限公司| 玛狮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泰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海特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东钢钢铁有限公司| 江苏华粮机械有限公司| 江淮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福州闽台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众起办公用品有限公司| 南京高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华悦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宏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天津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创世纪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市菲德机械部件有限公司| 苏州全彩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宁波德霖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大起空调有限公司| 长沙聚邦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重庆庆达机械有限公司| 中安重工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陕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徐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武汉四方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温州贝诺机械有限公司| 群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诸城市美川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长城机械有限公司| 成都成邦探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杭州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业机械有限公司| 天津百利二通机械有限公司| 丰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舜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厦门大禾众邦机械有限公司| 舒勒锻压机械有限公司| 伯曼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三久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金韦尔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如石机械有限公司| 四川晶工机械有限公司| 沧州沧狮磨浆机械有限公司| 曲阜圣达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久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芜湖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宁波威恩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新德宝机械有限公司| 恩格尔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邢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航星洗涤机械(泰州)有限公司| 德州市启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山特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招远华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济南 升降机械有限公司| 中山市翠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威海柳道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巨荣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苏州锐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全氏食品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峰峰合信钢铁有限公司| 杭州三共机械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兴华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勇力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洲泽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环兴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联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昆山胜代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维美德造纸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常州福牛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金韦尔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江西钧天机械有限公司奔驰 | 杭州莱顿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大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湖南中旺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广东龙辉基业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得力起重索具有限公司| 宇进注塑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嘉亿机械有限公司| 玛狮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超伟机械有限公司| 泸州长江工程机械成套有限公司| 苏州金韦尔机械有限公司| 枣庄金正钢铁有限公司| 陕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苏州 工业机械有限公司| 抚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温州正雄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 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万邦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信川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浩铭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上海大松机械有限公司| 江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海宁弘德机械有限公司| 玉环县三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青岛精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新兴移山天津重工有限公司| 重庆泰诺机械有限公司| 德枫丹青岛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山东港中钢铁有限公司| 常州嘉耘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河南起重机器有限公司| 东莞麒麟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朝隆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颍盛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中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旭众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德采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挤出机械 有限公司| 张家港市机械有限公司| 无纺布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神钢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圣禹水工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加工有限公司简介| 青岛橡塑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西安飞鸿机械有限公司| 江阴市礼联机械有限公司| 成都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正润机械有限公司| 合肥至信机械有限公司| 德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郑州水工机械有限公司| 张家港斯依格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荣升机械有限公司| 力源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常熟神马机械有限公司| 昆山海进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丰州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创世纪机械有限公司| 南牧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洛阳路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联邦重工有限公司| 昆山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厦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泉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厦门厦工机械有限公司| 五谷酿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恩必信塑胶机械有限公司| 食品有限公司起名大全| 济南农沃机械有限公司| 大阳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广州卓远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金荣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迪迪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康迪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东方尚武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 苏州擎邦机械有限公司| 四川广鑫粮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南京力同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如隆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液力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 山东宁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廊坊德基机械有限公司| 兴虎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森源重工有限公司| 徐州农丰机械有限公司| 嘉兴瑞宏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鑫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佛山市强源钢铁有限公司| 南京佳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联顺机械有限公司| 威海柳道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有限公司 法兰| 新湾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北京欧力源机械有限公司| 海宁市腾达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戈扬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浩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双利机械有限公司| 河钢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江西四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升升机械有限公司| 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经营范围| 深圳市丹耐斯机械有限公司| 东莞市天周机械有限公司| 四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无锡锡洲机械有限公司| 东泰盛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苏东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高服筛分机械有限公司| 瑞安 机械有限公司| 江阴市药化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辰威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环球机械有限公司| 豪德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浙江斯耐达机械工具有限公司| 河北坤达起重设备有限公司| 威海欧东机械有限公司| 焦作巨航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洪流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宁波奥晟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速能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杰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德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固耐重工苏州有限公司| 东莞亮剑机械有限公司| 昆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深圳海邻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徐州斗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新科起重机有限公司| 青岛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中阳钢铁有限公司官网| 富阳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新技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正信机械有限公司| 临沂园林机械有限公司| 郑州万谷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博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安徽省中冶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哈尔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廊坊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兰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临沂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 天赛塑胶机械有限公司| 江阴力达机械有限公司| 京西重工北京有限公司| 大连 重工有限公司| 扬州中孚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红江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科鹰机械有限公司| 安徽同铸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威海汇鑫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潍坊圣川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甲钢钢铁有限公司| 昆山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人科机械陕西有限公司| 宁波延晟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 机械有限公司| 河北新金钢铁有限公司| 江苏普格机械有限公司| 济南龙铸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温州正雄机械有限公司| 三马起重机有限公司| 盘起工业大连有限公司| 青州市拓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浙江诚泰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瑞安市华东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日拓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突破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富朗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博阳机械有限公司| 华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 重工有限公司| 重庆正格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通达重工有限公司| 广东巨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兄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隆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宝鸡市机械有限公司| 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招聘| 上海沪工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宣城 机械 有限公司| 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 新乡高服筛分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特艾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马园林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盛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常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美卓造纸机械有限公司| 江西平起实业有限公司| 郑州中嘉重工有限公司| 国义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武汉益达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联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华天机械有限公司| 台州工交机械有限公司| 阳春新钢铁有限公司| 机械配件苏州有限公司| 东莞市金坤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郑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机械 有限公司| 成都神钢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重庆 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南宁敏创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华盛昌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浙江金驰机械有限公司| 武汉市快诚机械有限公司| 漳州三宝钢铁有限公司| 苏州市恒升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普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海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泰瑞机械有限公司待遇| 联程机械宁波有限公司| 武汉瑞威特机械有限公司 | 沈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廊坊中建机械有限公司| 石家庄美迪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三景机械有限公司| 顺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柳州起重机器有限公司| 山西建龙钢铁有限公司| 东莞市恒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济南金胜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扬州扬工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金大丰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中力机械有限公司| 重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沈阳恒力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汤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无锡速波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宁波双马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浙江方邦机械有限公司| 强大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鑫宏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机械有限公司 招聘| 德州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泗水鑫峰面粉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天乐机械有限公司| 金韦尔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华雄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宏达锻压机械有限公司| 芜湖中安重工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张家港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舒平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泰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东营程祥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速能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万联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宁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合肥汉杰包装机械喷码有限公司| 温州天富机械有限公司| 艾莎钢铁天津有限公司| 山东泗水泰峰面粉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 上海隆麦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船谷重工有限公司| 物理农林机械有限公司| 杭州五金机械有限公司| 合肥中通抛光机械有限公司| 台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潍坊沃富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复盛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鑫锋重工机床有限公司| 杭州力士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容安木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西安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常州腾睿机械有限公司| 湖南天雁机械责任有限公司| 浙江启博机械有限公司| 桂林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佛山市炬盈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无锡杨佳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同力达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 嘉宝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新乡市东源机械有限公司 | 上海 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溧阳科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济南齐力升降机械有限公司| 扬州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焦作泰鑫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固好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文胜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 南京赛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富阳 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