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科技企業出海:險灘、激流與定海神針
印度尼西亞女孩Siti,仍記得三年前疫情來襲時的手足無措。13歲的她處在升學和考試的關口,學校的關停、全村弱網環境,卡住了她的人生通道。
(相關資料圖)
為了最穩定的手機信號,她和姐姐每天早上跳上一輛摩托車,騎到蘇門答臘島凱納蘭村口一條狹窄的馬路邊。這是屬于她們的露天“自習室”,車輛呼嘯而過,她們要在這里在線聽課、完成作業。
當學校和教育機構停擺后,Siti以這種方式堅持學習,“當學校命令我們在家里學習時,我很困惑,因為我家里沒有信號。”Siti說。像這樣上網受限的學生,印尼全國超過1/3。學生們沒想到,幫助他們是一家中國教育科技公司。
據泰晤士報,13歲的Siti Salma和15歲Fitri Zahrotul在印度尼西亞Kenalan的路邊學習,那里的手機信號足夠強
當印尼疫情爆發后,中國音視頻廠商拓課云緊急“救火”,為當地學校和教育機構,提供在弱網條件下流暢的音視頻服務,讓像Siti這樣的學生不需要外出尋找信號,在家能在線聽課。疫情期間,團隊為東南亞共搭建了3萬間“在線教室”,支持了10萬小時的在線音頻服務。疫情平息后,拓課云推動著當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構建了長期穩定的商業模式。
“進軍海外市場其中最難解決的,是弱網傳輸和高并發傳輸的處理問題。”回憶起這次“出海”之旅,拓課云CEO范旭宇感慨地說道。困難遠不止此,除了因基礎設施滯后帶來的弱網環境,嚴重分散的海外市場和多樣化的業務需求,也是擺在拓課云面前的另一只“攔路虎”。
正當范旭宇一籌莫展之際,騰訊云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依托騰訊云在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部署的超過2800個CDN加速節點,拓課云將應用系統搭載在了騰訊云上,實現了穩定的跨洋傳輸。同時,借助騰訊云高并發、低延時的技術能力,拓課云度過了一場場高并發的“大考”,推動出海業務成為了拓課云的第二曲線。
實際上,“大廠搭臺、中小廠商唱戲”這種出海生態正在成為科技公司出海的新趨勢。范旭宇表示,巨頭公司考慮人力成本,一般不會看重,卻非常適合像拓課云這樣中小體量的公司服務。“騰訊提供底層云的基礎資源,拓課云依附在云資源之上做音視頻應用系統,共同服務好當地機構和學校。”至今為止,拓課云已經服務了10000多家教育機構,日授課數達30萬節。
當前,全球教育數字化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數字化浪潮襲來,東南亞眾多學校和教育機構匆忙上陣,缺乏專業技術團隊,無法獨立創建功能應對復雜教育場景。“大廠搭臺、中小廠商唱戲”新模式到來,如何攪動東南亞教育市場一池春水?
拓課云的機會
東南亞教育鴻溝問題普遍存在。11個國家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馬來群島等各大島的沿海地區,偏遠地區教育資源有限。
以印尼為例,上萬個島嶼把教育資源“割裂”開來,偏遠地區師資不足。過去十幾年,不少家長不遺余力將孩子送到補習機構,獲得更多的教育機會。疫情的到來,將師生在線教育需求推向高潮。但當地的數字化水平“捉襟見肘”,學校和教育機構開發能力普遍弱,線上化轉型難。
范旭宇回憶,拓課云的某位英語培訓機構客戶,自上世紀90年代末,就在印尼成立了第一家英語培訓學校,是當地最大的英語機構之一,目前印尼學員數超過10萬。
但在疫情期間,該機構整個課程都無法在線上開授。“它先后嘗試了多個國際辦公會議軟件授課,但這些軟件不附帶教育功能,需要人工排課、創建房間、邀請學生加入線上會議等,這讓沒有技術基礎的教師一籌莫展。”范旭宇說。
拓課云技術團隊花了20天,幫助該機構從0到1搭建上課音視頻系統、APP、定制頁面等,APP里設置的“一鍵授課”按鈕,讓老師快速在線開課。截至目前,這套系統仍在正常運轉。
該英語機構在東南亞線上課程教學場景
東南亞經濟強國——新加坡,當地教育機構面臨同樣的難題。疫情期間,一家在當地規模排名前三的K12教育機構遭遇在線轉型困境。這家機構不具備開發能力,只能直接套用國際辦公軟件的在線授課功能。但這些軟件不具備教育屬性,無法滿足排課、簽到、布置課后作業等需求。
負責人先后找到了美國和新加坡本地公司,但因開發成本高、周期慢等因素而放棄,最終找到拓課云做技術支持,定制了從前端開課、約課到課中、課后的一整套服務。
在探索過程中,范旭宇發現,即使是早期,中國在線教育企業有很強的研發能力,大部分接入PaaS底層的直播技術后,能自己上手封裝業務。
而在東南亞,教育機構普遍以小型機構為主,很少能形成規模化,不具備接入PaaS、aPaaS等產品能力,只有少量的較強開發能力的機構,才會考慮使用音視頻SDK(第三方軟件開發工具包),開發更能滿足教學需求的工具。
這與現實條件有關。范旭宇發現,即使是被譽為“亞洲四小龍”新加坡,較少出現大型的互聯網IT公司,IT人才存在缺口且人力成本高,吸引著海外技術服務商“漂洋過海”,協助新加坡建設信息化平臺。
東南亞教育技術市場的空白,讓范旭宇迅速抓到了出海的切入點:為海外培訓機構打造標準化SaaS解決方案,提供“開箱即用”的一攬子服務,協助東南亞教育機構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時間就可以實現線上教學和教務管理的全部流程。
看似東南亞市場沒有中國大,但是前景大。范旭宇分析,“雖然印尼只有兩三家的機構規模比較大,但剩下的機構小、數量多、增長速度快。但如果我們能做到占當地15%—10%的市場體量,已經是一個百億級的規模了”。
騰訊的加持
重新站在2019年,當拓課云邁入出海這一步時,他們沒有想過會走這么遠。
2019年,拓課云將“出海”定為公司的主要方向。在和騰訊進行多次討論后,雙方共同首選文化語境相近的東南亞,將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這兩個地區作為出海“第一站”。疫情平緩后,拓課云逐步向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拓展,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2022年新加坡舉辦的亞洲最大的教育科技展覽會EDUtech_Asia上,拓課云吸引了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南非、菲律賓等各國用戶。
出海征程中,流傳著“外來和尚難敵本土精英”的說法。拓課云曾親歷過在海外市場“近身肉搏”的困難:一是盡管拓課云在中國教育市場有知名度,但海外客戶不熟悉,短期內很難接受一個新興品牌;二是海外市場分散,語言、習慣、文化存在差異,不能一根筋地復制國內“各個擊破”的打法。
這需要大廠技術的加持。范旭宇分析,由于客單價小,對服務的要求和人力成本較高,大廠很難去觸達這些機構。恰恰適合像中小體量的公司,幫助當地機構做好線上化轉型。騰訊的技術加持是拓課云“攻城略地”的底氣。
底層網絡的“穩定”是出海的關鍵。“騰訊云的穩定性,我們認為是最好的。因為我們做的是運營級平臺,一旦出現帶寬、網絡機房中斷等,就是毀滅性打擊。”范旭宇說。
疫情期間,面對海外用戶的高并發,拓課云系統曾一度宕機,騰訊云架構師團隊日夜奮戰半個月,排查底層系統架構,保障了平臺的穩定運行。這考驗著雙方團隊配合契合度,“在云上,我們每天會面臨很多很多的問題。騰訊云的伙伴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幫我們去解決問題。”
低延時是“雙方聯姻”的另一大因素。拓課云沒有選擇其他云廠商,是由于騰訊云的海內外節點是統一架構、統一標準,不需要重新再搭建一套。目前,騰訊云在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部署了超過2800個CDN加速節點,全網帶寬資源儲備高達200T+,運營著超過100萬臺服務器,各地用戶能夠在就近節點獲取所需內容,降低訪問延遲。
“我們上的第一支云就是騰訊云,其實拓課云能走到今天,得到了騰訊云大力的支持。”范旭宇認為,騰訊云是最懂音視頻的云企業,傳輸穩定性和低延時在業內首屈一指。
在合作五年中,拓課云以騰訊云為核心,配合其他的云廠商資源打造了混合云,為用戶提供了國內網絡延時控制在150ms、跨國控制在300ms以內的高品質實時通訊體驗,保障了全球客戶的實時音視頻交互。
截至目前,這朵“混合云”覆蓋了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大廠搭臺,中小服務商唱戲
雙方的合作,最直接的成效是,提升了東南亞當地教學體驗。
范旭宇表示,東南亞偏遠地區常出現信號弱的情況,拓課云發揮音視頻PaaS能力,自研的網絡抗丟包算法,確保了即便在網絡丟包率高達20%-30%的弱網環境,仍能保障流暢的通訊和無馬賽克的圖像傳輸。拓課云服務客戶中,極少出現音視頻卡頓等情況,續費率達99%。
在騰訊云底層技術架構的加持下,拓課云提供音視頻PaaS服務之外,還能更好地在擅長的SaaS領域繼續推陳出新,打造更因地制宜的產品,立足于海外市場。
范旭宇判斷,隨著東南亞教育數字化進入深水區,教育場景的復雜性決定了無法只停留在“開課”層面。下一步他們要做的是打造更“易用”的產品,在音視頻通訊技術基礎上,將互動功能化繁為簡,讓當地課堂更有趣味性和人情味。
針對中國市場的需求,拓課云曾開發成了800多個標準化功能,供客戶靈活的組合調整,如數學課要書寫大量數學公式,技術上對白板要求高;美術類需要開兩路攝像頭,清晰度至少也要在 2K 以上;編程課更希望加入多人在線協同編輯功能等。
但這些“復雜”功能,無法滿足東南亞市場常態化使用,如何讓東南亞師生更好共享教育數字化紅利,是拓課云思考的問題。
范旭宇觀察,當地的教學場景上,不少教育機構直接用會議軟件桌面,共享靜態文件,能上課就已達到目的,但這樣直接導致學生對“在線課堂”興趣乏乏。“現在也在跟當地的機構交流,我們都在探索怎么用易用的產品和更人性化的設計,提升孩子的興趣。其實他們現在也在慢慢改變,但還需要一些時間。”范旭宇說。
在探索“走出去”的過程中,“大廠搭臺,服務商唱戲”模式已經成型。
范旭宇認為,這一模式是教育科技出海值得期待的模式。這也和教育的獨特性有關,從上游到下游涉及的領域多、海外市場分散、用戶決策周期長等有關,很難出現一家獨大。長期來看,教育數字化賽道走向更偏向于合作。
“大廠的優勢在于技術和品牌,中小廠商的優勢是靈活和快速響應,攜手合作是最優的選擇。”范旭宇說。未來,雙方將在技術上持續深耕,幫助更多海外學生在云端,享受優質的教育。